【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人员管理道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员管理用道闸。
技术介绍
1、道闸是一种用于控制人员进出的设备,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某个区域。人员管理用道闸通常用于管理场所,例如公司、医院等,道闸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人员进出的需求,例如需要设置入口和出口,以及需要设置安全门等。安装道闸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道闸的安装和使用符合标准和要求,道闸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同时,道闸的维护和保养也需要遵循相关规定,以确保道闸的维护和保养符合标准和要求。
2、现有的人员管理用道闸在使用时,通常配备有人脸识别功能,其相互配合使用,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道闸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闸门以及控制人脸识别设备的的控制箱,当人脸识别设备损坏或道闸内部需要检修时,通常维护人员会先使用工具拧动一侧的多个螺丝,打开控制箱的盖板,以此对内部零件进行维修,但控制箱处于狭窄空间内时,维护人员的利用工具拧动的角度受限,致使整体的安装较为繁琐。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人员管理用道闸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人员管理用道闸。
2、本技术提供的人员管理用道闸包括道闸本体、防护盖板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装置,所述防护盖板内嵌于道闸本体一侧开设的防护槽内,两个连接装置分别设置于道闸本体两端边缘处开设的限位通槽内壁,并且防护盖板两端边缘处开设有与连接装置形状构造相匹配的限位槽;
3、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外侧呈斜
4、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支架远离连接支架的一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调节支架。
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固定柱,第一弹力件径向在外侧包围固定柱外表面。
6、进一步地,所述道闸本体顶部两端边缘处开设有与固定柱尺寸相匹配的限位孔,并且限位孔与限位通槽内腔相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铰接件包括限位圆柱以及两端可伸缩设置的双头支架,限位圆柱穿设于固定隔板的限位通槽上下两端,双头支架环设于限位圆柱外表面,双头支架两端分别穿设于连接支架以及限位支架开设的通孔内。
8、进一步地,所述道闸本体一侧设置有闸门,闸门外侧通过多个弹簧固定连接有防护板。
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人员管理用道闸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本技术通过连接支架、两个可伸缩的铰接件以及限位支架的设置,使得通过将限位支架内推后带动两个可伸缩的铰接件旋转,使得两个铰接件的另一端带动连接支架相对运动,通过便捷按压,即可完成连接支架与防护盖板的限位槽之间的配合,使防护盖板便捷的在道闸本体上拆卸,并且占用空间相对较少,使得操作方便,并且,外侧呈斜向设置的连接支架,使防护盖板对位连接时紧靠对位推入即可固定,减少操作时间。
11、2、通过第一弹力件以及第二弹力件的设置,使防护盖板安装在道闸本体上时,第一弹力件以及第二弹力件的扩张力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员管理用道闸,其特征在于,包括道闸本体(1)、防护盖板(4)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装置,所述防护盖板(4)内嵌于道闸本体(1)一侧开设的防护槽内,两个连接装置分别设置于道闸本体(1)两端边缘处开设的限位通槽(2)内壁,并且防护盖板(4)两端边缘处开设有与连接装置形状构造相匹配的限位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管理用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10)远离连接支架(6)的一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调节支架(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员管理用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6)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固定柱(7),第一弹力件(12)径向在外侧包围固定柱(7)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员管理用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道闸本体(1)顶部两端边缘处开设有与固定柱(7)尺寸相匹配的限位孔(3),并且限位孔(3)与限位通槽(2)内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员管理用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包括限位圆柱(8)以及两端可伸缩设置的双头支架(9),限位圆柱(8)穿设于固定隔板的限位通槽(2)上下两端,双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员管理用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道闸本体(1)一侧设置有闸门(14),闸门(14)外侧通过多个弹簧(15)固定连接有防护板(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员管理用道闸,其特征在于,包括道闸本体(1)、防护盖板(4)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装置,所述防护盖板(4)内嵌于道闸本体(1)一侧开设的防护槽内,两个连接装置分别设置于道闸本体(1)两端边缘处开设的限位通槽(2)内壁,并且防护盖板(4)两端边缘处开设有与连接装置形状构造相匹配的限位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管理用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10)远离连接支架(6)的一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调节支架(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员管理用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6)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固定柱(7),第一弹力件(12)径向在外侧包围固定柱(7)外表面。
4.根据...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