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静载荷高效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896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40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桩基静载荷高效检测仪,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U型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U型板的内侧顶部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同步轮,所述U型板的内侧设置有同步带,所述同步轮均与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U型板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本技术中,通过同步轮和同步带等结构之间的配合,可以同时带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进入到地面中,对该装置的固定操作较为简单,并且通过第一皮带轮和活动杆等结构之间的配合,第二转杆转动的同时会带动活动杆转动,可以进一步加强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尤其涉及桩基静载荷高效检测仪


技术介绍

1、在建筑工程中,需要对打入地下的桩基抽样进行静载抗压试验,以此来检查建筑位置的土层强度,而在对桩基进行静载荷抗压检测工作时需要用到桩基静载荷高效检测仪。

2、经检索公开号为:cn111119255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涉及建筑检测
,其包括用于设置于待测桩基上方的主梁,主梁下端设置有液压缸,主梁上还设置有两个用于支撑主梁的支撑组件,两个支撑组件分别位于待测桩基的两侧设置,支撑组件包括用于插入地面固定的固定部、设置于固定部上方与主梁连接的连接部,固定部包括圆杆、沿圆杆轴向并呈螺旋形固定连接于圆杆外侧壁的螺旋片,固定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形成导向部。通过设置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固定部与地面固定形成较大的支撑力,避免了对地基加固或换填处理的麻烦,使得整体更加方便。另外对于主梁的重量要求大大减少,使得上方重物更少,减少了重物吊装所增加的风险,使得整体的试验安全性更好,但是该装置需要工作人员先转动左侧的铰接部,等左侧的固定机构转进地面后再转动右侧的铰接部,该方式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桩基静载荷高效检测仪,包括U型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7),所述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U型板(1)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2),所述U型板(1)的内侧顶部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4),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4)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同步轮(5),所述U型板(1)的内侧设置有同步带(6),所述同步轮(5)均与同步带(6)传动连接,所述U型板(1)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10),所述U型板(1)的左右侧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静载荷高效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活动杆(302)...

【技术特征摘要】

1.桩基静载荷高效检测仪,包括u型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7),所述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u型板(1)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2),所述u型板(1)的内侧顶部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4),所述第一转杆(2)和第二转杆(4)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同步轮(5),所述u型板(1)的内侧设置有同步带(6),所述同步轮(5)均与同步带(6)传动连接,所述u型板(1)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10),所述u型板(1)的左右侧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静载荷高效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活动杆(302),所述u型板(1)的左右侧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开口槽(301),所述活动杆(302)的顶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开口槽(301)的内侧顶部前后端转动连接,所述u型板(1)的内部相邻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开口槽(304),所述活动杆(302)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宇新徐旸张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建设市政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