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拖拉机,尤其涉及山地拖拉机。
技术介绍
1、拖拉机用于牵引和驱动作业机械完成各项移动式作业的自走式动力机。也可做固定作业动力。由发动机、传动、行走、转向、液压悬挂、动力输出、电器仪表、驾驶操纵及牵引等系统或装置组成。发动机动力由传动系统传给驱动轮,使拖拉机行驶,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都是以橡胶皮带作为动力传送的媒介。按功能和用途分农业、工业和特殊用途等拖拉机;按结构类型分轮式、履带式、船形拖拉机和自走底盘等。
2、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拖拉机称之为折腰式拖拉机,就是前后两段通过火车车厢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它的前轮和后轮是一样大的,这种折腰式拖拉机的缺点在于牵引力小和爬坡角度小,它的爬坡角度要小于25°,牵引力极限为1000吨。现有的拖拉机在爬坡时,由于拖拉机的前传动壳体、后传动壳体是水平设置的,容易由于重心后移而发生向后倾倒,故其爬坡角度有限。
3、为此,我们设计山地拖拉机,用于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山地拖拉机,通过过桥壳体、中心传动壳体、连接壳体、传动箱壳体以及后倾组件的结构配合设计本装置可以增加其爬坡角度,最高能到30°,它是将过桥壳体下移,在过桥壳体和传动箱壳体之间设置了中心传动壳体,过桥壳体的倾斜角度12°-15°,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拖拉机前后轮大小不一致,第二山地轮胎要大于第一山地轮胎,这样整体就呈现为前倾式,且在末端传动壳体和第二山地轮胎之间设置有后倾组件,后倾组件与过桥壳
2、通过连接柱的结构配合设计,方便提高装置的后端高度,它的后端传动壳体上设置有两个车轴,一上一下,传统的拖拉机只有一个车轴,在爬坡时,一般将第二山地轮胎安装在连接柱上,这种设计一方面能促成整体拖拉机的前倾,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第二山地轮胎的离地间隙。
3、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4、山地拖拉机,包括.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5、车架,所述车架的一端固定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底端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端固定有第一传动座,所述第一传动座的两侧均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山地轮胎;
6、过桥壳体,其固定在所述车架远离发动机一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一传动座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远离第一传动座的一端与过桥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过桥壳体远离发动机的一端固定有中心传动壳体,所述中心传动壳体远离发动机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远离发动机的一端固定有传动箱壳体,所述传动箱壳体的两侧均固定有末端传动壳体,两个所述末端传动壳体远离传动箱壳体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二山地轮胎;
7、后倾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末端传动壳体远离传动箱壳体一侧且位于相对应第二山地轮胎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后倾组件用于配合所述第二山地轮胎使用。
8、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山地拖拉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后倾组件包括固定传动座、第一驱动轴、传动轴承和后倾箱,所述末端传动壳体远离传动箱壳体的一侧且远离发动机的一端固定有固定传动座,所述固定传动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位于固定传动座内部的一侧与固定传动座内部的传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远离传动箱壳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承,所述传动轴承的外侧固定有后倾箱。
9、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山地拖拉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后倾组件还包括固定块、传动套筒、传动柱和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后倾箱内侧的中心位置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端部固定有传动套筒,所述传动套筒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传动柱,所述第一驱动轴位于后倾箱内侧且远离传动轴承的一侧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
10、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山地拖拉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后倾组件还包括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驱动轴、第三锥形齿轮、连接柱和安装座,所述传动柱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位于所述传动柱顶端的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后倾箱内侧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靠近传动箱壳体的一侧固定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三锥形齿轮与位于传动柱底端的第二锥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远离传动箱壳体的一侧且位于后倾箱的外侧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后倾箱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远离传动箱壳体的一侧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远离传动箱壳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山地轮胎。
11、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山地拖拉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后倾组件还包括调节架、固定架、第一调节座和第一后倾柱,所述后倾箱的外侧固定有调节架,所述固定传动座靠近发动机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靠近发动机一端的底端固定有多个第一调节座,靠近所述发动机的第一调节座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后倾柱。
12、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山地拖拉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后倾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座、液压杠、液压柱、第二后倾柱和连接座,所述第一后倾柱远离第一调节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座,所述第二调节座的底端固定有液压杠,所述液压杠的底端设置有液压柱,所述液压柱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后倾柱,所述第二后倾柱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远离发动机的一端与调节架固定。
13、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山地拖拉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后倾组件还包括第三后倾柱、调节架和调节臂,所述固定架的底端且远离发动机一端的第一调节座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三后倾柱,所述第一后倾柱与第三后倾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后倾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后倾柱的另一端与第三后倾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后倾柱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调节臂,所述调节臂的底端与第二后倾柱转动连接。
14、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山地拖拉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动机远离调节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后倾柱,所述发动机和水箱的外侧固定有外形壳体,所述安装架远离发动机的一端固定有保险杠。
15、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山地拖拉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过桥壳体远离发动机一端的顶端固定有乘坐架,所述乘坐架的顶端固定有第一操作椅,所述传动箱壳体的顶端固定有第二操作椅。
16、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山地拖拉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操作椅和第二操作椅之间且位于中心传动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双向控制踏板,所述传动箱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双向控制挡位,所述连接壳体的顶端设置有方向盘。
17、可以毫无疑义的看出,通过本申请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8、同时,通过过桥壳体、中心传动壳体、连接壳体、传动箱壳体以及后倾组件的结构配合设计本装置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倾组件包括固定传动座(12)、第一驱动轴(13)、传动轴承(14)和后倾箱(15),所述末端传动壳体(11)远离传动箱壳体(10)的一侧且远离发动机(2)的一端固定有固定传动座(12),所述固定传动座(1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轴(13),所述第一驱动轴(13)位于固定传动座(12)内部的一侧与固定传动座(12)内部的传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13)远离传动箱壳体(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承(14),所述传动轴承(14)的外侧固定有后倾箱(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倾组件还包括固定块(16)、传动套筒(17)、传动柱(18)和第一锥形齿轮(19),所述后倾箱(15)内侧的中心位置固定有固定块(16),所述固定块(16)的端部固定有传动套筒(17),所述传动套筒(17)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传动柱(18),所述第一驱动轴(13)位于后倾箱(15)内侧且远离传动轴承(14)的一侧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19)。
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倾组件还包括调节架(25)、固定架(26)、第一调节座(27)和第一后倾柱(28),所述后倾箱(15)的外侧固定有调节架(25),所述固定传动座(12)靠近发动机(2)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架(26),所述固定架(26)靠近发动机(2)一端的底端固定有多个第一调节座(27),靠近所述发动机(2)的第一调节座(27)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后倾柱(2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倾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座(29)、液压杠(30)、液压柱(31)、第二后倾柱(32)和连接座(33),所述第一后倾柱(28)远离第一调节座(2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座(29),所述第二调节座(29)的底端固定有液压杠(30),所述液压杠(30)的底端设置有液压柱(31),所述液压柱(3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后倾柱(32),所述第二后倾柱(32)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座(33),所述连接座(33)远离发动机(2)的一端与调节架(25)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倾组件还包括第三后倾柱(34)、调节架(25)和调节臂(36),所述固定架(26)的底端且远离发动机(2)一端的第一调节座(27)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三后倾柱(34),所述第一后倾柱(28)与第三后倾柱(34)之间设置有连接板(35),所述连接板(35)的一端与第一后倾柱(28)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后倾柱(28)的另一端与第三后倾柱(34)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后倾柱(3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调节臂(36),所述调节臂(36)的底端与第二后倾柱(32)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2)远离调节臂(3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后倾柱(28),所述发动机(2)和水箱(38)的外侧固定有外形壳体(39),所述安装架(3)远离发动机(2)的一端固定有保险杠(4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桥壳体(7)远离发动机(2)一端的顶端固定有乘坐架(41),所述乘坐架(41)的顶端固定有第一操作椅(42),所述传动箱壳体(10)的顶端固定有第二操作椅(4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椅(42)和第二操作椅(43)之间且位于中心传动壳体(8)的两侧均设置有双向控制踏板(44),所述传动箱壳体(10)的两侧均设置有双向控制挡位(45),所述连接壳体(9)的顶端设置有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倾组件包括固定传动座(12)、第一驱动轴(13)、传动轴承(14)和后倾箱(15),所述末端传动壳体(11)远离传动箱壳体(10)的一侧且远离发动机(2)的一端固定有固定传动座(12),所述固定传动座(1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轴(13),所述第一驱动轴(13)位于固定传动座(12)内部的一侧与固定传动座(12)内部的传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13)远离传动箱壳体(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承(14),所述传动轴承(14)的外侧固定有后倾箱(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倾组件还包括固定块(16)、传动套筒(17)、传动柱(18)和第一锥形齿轮(19),所述后倾箱(15)内侧的中心位置固定有固定块(16),所述固定块(16)的端部固定有传动套筒(17),所述传动套筒(17)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传动柱(18),所述第一驱动轴(13)位于后倾箱(15)内侧且远离传动轴承(14)的一侧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倾组件还包括第二锥形齿轮(20)、第二驱动轴(21)、第三锥形齿轮(22)、连接柱(23)和安装座(24),所述传动柱(18)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20),位于所述传动柱(18)顶端的第二锥形齿轮(20)与第一锥形齿轮(19)啮合连接,所述后倾箱(15)内侧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轴(21),所述第二驱动轴(21)靠近传动箱壳体(10)的一侧固定有第三锥形齿轮(22),所述第三锥形齿轮(22)与位于传动柱(18)底端的第二锥形齿轮(20)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21)远离传动箱壳体(10)的一侧且位于后倾箱(15)的外侧固定有连接柱(23),所述连接柱(23)与后倾箱(15)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23)远离传动箱壳体(10)的一侧固定有安装座(24),所述安装座(24)远离传动箱壳体(10)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山地轮胎(3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倾组件还包括调节架(25)、固定架(26)、第一调节座(27)和第一后倾柱(28),所述后倾箱(15)的外侧固定有调节架(25),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兴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