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881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游戏手柄,其包括有一壳体、一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主控电路模块、一左摇杆装置、一方向键装置、一功能键装置及一右摇杆装置,其中,所述左摇杆装置、方向键装置、功能键装置和右摇杆装置中,至少有两个设为可分离于所述壳体的可调换控制装置;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数目与可调换控制装置的数目相等的安装位,所述可调换控制装置分设于所述安装位之中并与所述主控电路模块电气连接。使用者可根据游戏控制方式和使用习惯的不同需要而任意更换上述可调换控制装置的位置,而满足不同游戏的配置要求和使用需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游戏装置的附件,尤其是指一种游戏手柄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游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娱乐方式,而作为电子游戏的 最为重要的附件之一,游戏手柄也不断地进行改进,以满足游戏玩家的使用需求。现有的游 戏手柄,其所设有的诸如摇杆、功能键、方向键之类的控制装置均为固定设置于游戏手柄的 壳体之上,而针对不同的游戏(如射击类游戏和格斗类游戏),其操控方式和键位的分布存 在很大差异,这就造成当使用者玩不同的游戏时需购买相应的游戏手柄。此外,不同用户在 操作游戏时具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如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游戏手柄的控制装置固定于 壳体之上而不能调整,这难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习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游戏手柄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可根 据使用需要而更换其位置的游戏手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游戏手柄,包括有一壳体、 一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主控电路模块、一左摇杆装置、一方向键装置、一功能键装置及一右 摇杆装置,其中,所述左摇杆装置、方向键装置、功能键装置和右摇杆装置中,至少有两个设 为可分离于所述壳体的可调换控制装置;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数目与可调换控制装置的数目 相等的安装位,每一安装位中至少设有数目与可调换控制装置的数目相等的、分别对应于 每一可调换控制装置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入所述主控电路模块; 每一可调换控制装置形成有一均匹配于所述安装位的置入部,所述置入部上对应于其相应 的第一连接端子处设置有一第二连接端子,所述可调换控制装置分别置入于所述安装位 中,其上的第二连接端子与相应的第一连接端子电气连接。 上述游戏手柄中,所述安装位均以相同的分布结构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端子。 上述游戏手柄中,每一安装位中设置有一第一定位部,每一可调换控制装置的置 入部上设置有一匹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二定位部。 上述游戏手柄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为纵向形成于所述安装位的侧壁上的定位条, 所述第二定位部为纵向形成于所述置入部的侧壁上的定位槽。 上述游戏手柄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安装位的底面处,所述第二连接 端子设置于所述置入部的底面处。 上述游戏手柄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均为触点端子。 上述游戏手柄中,所述安装位呈圆柱状结构,所述置入部呈圆柱状结构。 上述游戏手柄中,所述左摇杆装置、方向键装置、功能键装置和右摇杆装置均设为可分离于所述壳体的可调换控制装置。 上述游戏手柄中,每一安装位中的四个第一连接端子分设于该安装位中的四个象限区域处。 上述游戏手柄中,所述壳体的握持部的外侧处各设置有一由软橡胶材料制备的握 持包胶,所述握持包胶上形成有凸纹。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游戏手柄的左摇杆装置、方向键装置、功能键装置及 右摇杆装置中的至少两个控制装置设为可分离于壳体的可调换控制装置,可根据游戏控制 方式和用户使用习惯的不同需要而任意更换上述可调换控制装置的位置,满足不同游戏的 配置要求和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游戏手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游戏手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游戏手柄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为左摇杆装置、方向键装置、功能键装置和右摇杆装置的仰视结 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游戏手柄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游戏手柄的再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 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 参考图1至图4d所示,在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中,该游戏手柄包括有一壳 体IO,其包括有一主体部100及两分别自该主体部100两端向下延伸而形成的握持部101。 该壳体10内部设置有一主控电路模块18,该主控电路模块18可通过无线方式(例如蓝牙) 或有线方式(例如USB)而与游戏主机连接,用于将游戏手柄所产生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游戏 主机,而实现对游戏的操控。 该壳体10上设置有多个可与该主控电路模块18电气连接的控制装置,这些控制 装置可包括但不限定于一左摇杆装置11、一方向键装置12、一功能键装置13、一右摇杆装 置14、一 START键15、一 SELECT键16及若干发射键17,其中,左摇杆装置11、方向键装置 12、功能键装置13及右摇杆装置14设为可以分离于所述壳体10的可调换控制装置。在壳 体10的主体部100处形成有四个自壳体IO表面凹入的圆柱状安装位102,每一安装位102 的底面处设置有四个分别电气连接入所述主控电路模块18的第一连接端子103,四个第一 连接端子103以供连接上述四个可调换控制装置(即左摇杆装置11、方向键装置12、功能 键装置13及右摇杆装置14)之用。每一可调换控制装置形成一均匹配于所述安装位102 的圆柱状置入部104,该置入部104的底面上对应于其相应的第一连接端子103处设置有一 第二连接端子105。四个可调换控制装置任意地分设于四个安装位102之中,每一可调换控 制装置的置入部104上的第二连接端子105与安装位102中的相应的第一连接端子103电 气连接,从而实现可调换控制装置与该主控电路模块18连接,而组成一功能完整的游戏手 柄。 四个安装位102均以相同的分布结构设置第一连接端子103。例如,安装位102底面的第一象限区域处设置用于连接左摇杆装置11的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象限区域处设置 用于连接方向键装置12的第一连接端子,第三象限区域处设置用于连接功能键装置13的 第一连接端子,而第四象限区域处设置用于连接右摇杆装置14的第一连接端子。相对应 地,左摇杆装置11在其置入部底面的第一象限区域处设置与安装位102底面的第一象限区 域处的第一连接端子相匹配的第二连接端子,方向键装置12在其置入部底面的第二象限 区域处设置与安装位102底面的第二象限区域处的第一连接端子相匹配的第二连接端子, 功能键装置13在其置入部底面的第三象限区域处设置与安装位102底面的第三象限区域 处的第一连接端子相匹配的第二连接端子,右摇杆装置14在其置入部底面的第四象限区 域处设置与安装位102底面的第四象限区域处的第一连接端子相匹配的第二连接端子。 优选地,安装位102底面处所设置第一连接端子和置入部104底面处所设置的第 二连接端子均可采用触点端子,但,其并不限定于触点端子,也可选用其他结构类型的连接 端子。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子103分布于安装位102的底面处,相应地,第二连 接端子105分布于可调换控制装置的置入部104的底面处。但显而易见地,第一连接端子 103和第二连接端子105的分布并不限定于上述形式,例如,可在安装位102的侧壁处设置 第一连接端子103,而相应地,在可调换控制装置的置入部104的侧壁处设置第二连接端子 105。 安装位102的侧壁处纵向形成有一定位条106,可调换控制装置的置入部104的侧 壁处形成有一与该定位条106相匹配的定位槽107,当可调换控制装置置入安装位102时, 定位条106插入定位槽107之中,而保证可调换控制装置的正确安装。藉由上述定位条106 和定位槽10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游戏手柄,包括有一壳体、一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主控电路模块、一左摇杆装置、一方向键装置、一功能键装置及一右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摇杆装置、方向键装置、功能键装置和右摇杆装置中,至少有两个设为可分离于所述壳体的可调换控制装置;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数目与可调换控制装置的数目相等的安装位,每一安装位中至少设有数目与可调换控制装置的数目相等的、分别对应于每一可调换控制装置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入所述主控电路模块;每一可调换控制装置形成有一均匹配于所述安装位的置入部,所述置入部上对应于其相应的第一连接端子处设置有一第二连接端子,所述可调换控制装置分别置入于所述安装位中,其上的第二连接端子与相应的第一连接端子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龙
申请(专利权)人:正圆香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