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心肺复苏器,具体为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
技术介绍
1、心肺复苏器是指增加心博骤停患者心脏和脑的血流,并同时对包括除颤、静脉用药、心导管技术及其他形式的血管重建治疗的治疗方法起到桥梁承接作用,以改善自主循环成功率的设备,适用于对急性循环功能停止的成年患者实施急救时进行胸外按压,在急救中需要用到心肺复苏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在心肺复苏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穿戴结构对心肺复苏器进行穿戴,从而提高心肺复苏器的使用效果,比如:
2、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8721093b,公开了一种种心肺复苏按压辅助器,包括上盖、与上盖结合设置的下壳,以及设置在上盖与下壳之间的供电模组、显示模组和测量模组,所述上盖包括显示区域和按压区域,所述显示模组和供电模组对应显示区域设置,所述测量模组对应按压区域设置,所述测量模组包括板体、设置在板体上的传感器及电路板,所述传感器、电路板、显示模组和供电模组相互连接,所述供电模组用于提供电能,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施加在板体上的负载信号,所述电路板用于对负载信号进行分析和运算,所述显示模组用于显示所述负载信号。通过将显示模组、供电模组与具有检测功能的电路板错开设置,能够减小心肺复苏按压辅助器的整体厚度,使得结构更为紧凑,便于用户操作。
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8836813b,公开了一种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包括固定部和摆动部,摆动部与固定部之间利用摆轴连接而形成铰接关系;摆动部包括按压头、按压摆杆、供施救者手腕握住的活动手柄,按压摆杆的摆动端与活动手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对按压深度进行调节时通过插销杆和插孔之间的连接进行调节,普通心肺复苏器的便携效果不佳,对于心肺复苏器的穿戴不够便捷,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按压深度进行调节时通过插销杆和插孔之间的连接进行调节,普通心肺复苏器的便携效果不佳,对于心肺复苏器的穿戴不够便捷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包括壳体,其内部右侧固定设置有气缸,且气缸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左端下侧连接有推块,且推块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推板;
3、还包括:
4、第一弹簧,其固定设置在推板的下端外侧,且第一弹簧的中侧贯穿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且连接块的内部左侧连接有安装杆,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右侧滑动连接有衔接杆,且衔接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挤压板;
5、第二弹簧,其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外侧,且壳体的上端外侧连接有便携结构,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侧固定安装有移动杆,且移动杆的上端外侧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上侧连接有限位杆,且安装块的外侧安装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下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外侧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连接有底板,且底板的中侧连接有乳胶垫。
6、优选的,所述移动块与壳体之间采用滑动的方式相连接,且移动块与推块之间采用贴合的方式相连接。
7、优选的,所述便携结构包含有限位板,该限位板固定安装在壳体的上端外侧,且壳体的外端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外侧连接有活动把手。
8、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中侧开设有槽状结构。
9、优选的,所述活动把手与连接杆之间采用转动的方式相连接,且活动把手的横截面形状为“u”字形结构。
10、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与移动杆之间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且移动杆与壳体之间采用滑动的方式相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乳胶垫与底板之间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并对患者的背部起到防护作用。
12、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与衔接杆之间采用滑动的方式相连接,且连接块关于推板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分布。
13、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与安装杆之间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且安装杆的竖截面形状为“十”字形结构。
14、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与固定杆之间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且固定杆关于底板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分布。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方便对心肺复苏器的按压深度进行调节,方便对心肺复苏器进行便携,且方便对心肺复苏器进行穿戴;
16、1、通过转动安装杆,使安装杆在挤压板的内部左侧进行转动,从而使安装杆在连接块的内部左侧进行螺纹连接,进而使安装杆带动挤压板在连接板的下侧向下进行滑动,使挤压板带动衔接杆在连接块的内部右侧向下进行滑动,从而使挤压板向下移动至合适位置,进而调节挤压板与患者胸部的位置,方便调节按压深度;
17、2、通过将手放置在限位板中部开设的槽状结构处,向上拉动活动把手,使活动把手在连接杆的外侧进行转动,从而使活动把手转动至竖直位置后,向上拉动活动把手,使活动把手带动壳体提起,方便对壳体进行携带;
18、3、通过将底板放置在患者的背部,使底板中侧卡合安装的乳胶垫对患者的背部进行防护,再将壳体放置在患者的胸部,将松紧带放置在壳体的外侧,使松紧带带动安装块在壳体的中部外侧进行卡合连接,从而使安装块推动移动杆在壳体的内部外侧向下进行滑动,进而使移动杆带动第二弹簧进行压缩,使第二弹簧带动移动杆向上进行滑动,从而使移动杆在安装块的下侧进行卡合连接,转动限位杆,使限位杆在安装块的上侧进行螺纹连接,从而使限位杆在壳体的外侧进行螺纹连接,再将松紧带放置在底板的上侧,使松紧带带动安装板卡合安装在底板的上端外侧,转动固定杆,使固定杆在安装板的外侧进行螺纹连接,从而使固定杆在底板的上端外侧进行螺纹连接,进而对松紧带进行固定,方便对壳体进行穿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包括壳体(1),其内部右侧固定设置有气缸(2),且气缸(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移动块(3),所述移动块(3)的左端下侧连接有推块(4),且推块(4)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推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3)与壳体(1)之间采用滑动的方式相连接,且移动块(3)与推块(4)之间采用贴合的方式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结构包含有限位板(6),该限位板(6)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上端外侧,且壳体(1)的外端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2),并且连接杆(22)的外侧连接有活动把手(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的中侧开设有槽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把手(7)与连接杆(22)之间采用转动的方式相连接,且活动把手(7)的横截面形状为“U”字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穿戴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胶垫(11)与底板(10)之间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并对患者的背部起到防护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4)与衔接杆(23)之间采用滑动的方式相连接,且连接块(14)关于推板(5)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4)与安装杆(16)之间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且安装杆(16)的竖截面形状为“十”字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7)与固定杆(18)之间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且固定杆(18)关于底板(10)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包括壳体(1),其内部右侧固定设置有气缸(2),且气缸(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移动块(3),所述移动块(3)的左端下侧连接有推块(4),且推块(4)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推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3)与壳体(1)之间采用滑动的方式相连接,且移动块(3)与推块(4)之间采用贴合的方式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结构包含有限位板(6),该限位板(6)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上端外侧,且壳体(1)的外端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2),并且连接杆(22)的外侧连接有活动把手(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的中侧开设有槽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的穿戴式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把手(7)与连接杆(22)之间采用转动的方式相连接,且活动把手(7)的横截面形状为“u”...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