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830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换热器,包括片状换热单元、变矩器油冷却器(3)、导风罩(5)和护罩(6),所述片状换热单元包括液压油冷却器(1)、水散热器(2)和钢框架(4);在所述片状换热单元中,所述液压油冷却器(1)和水散热器(2)并列设置于钢框架(4)中;所述变矩器油冷却器(3)、片状换热单元、导风罩(5)和护罩(6)顺序纵向层叠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三个独立分开安装的换热器改制成一个组合换热器,并用铝合金制作冷却元件,以发动机风扇冷却代替循环水冷却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安装繁琐、占用空间大、成本高、冷却效果差的问题,实现了安装简便、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冷却效果佳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地,涉及装载机上使用的一种组合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ZL50装载机上使用的水散热器、液压油冷却器和变矩器油冷却器三种换热装 置,都是独立安装的,安装过程繁琐,占用空间较大;主要采用成本较高的铜质材料制作冷 却元件;在使用过程中液压油冷却器和变矩器油冷却器的冷却介质为发动机循环水,在额 定工况下发动机循环水的温度一般高达80°C以上,所以经过发动机循环水冷却后的油温仍 高于80°C,冷却效果不佳,油温仍然过高。综上,装载机上的换热装置存在安装繁琐、占用空 间大、成本高和冷却效果差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组合换热器,以实现安装简便、 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冷却效果佳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换热器,包括片状换热 单元、变矩器油冷却器3、导风罩5和护罩6,所述片状换热单元包括液压油冷却器1、水散热 器2和钢框架4 ;在所述片状换热单元中,所述液压油冷却器1和水散热器2并列设置于钢 框架4中;所述变矩器油冷却器3、片状换热单元、导风罩5和护罩6顺序纵向层叠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冷却器1所用材质为铝合金,以铝合金为材质较以铜合金 为材质成本低;进一步地,所述水散热器2所用材质为铝合金,以铝合金为材质较以铜合金为材 质成本低;进一步地,所述变矩器油冷却器3所用材质为铝合金,以铝合金为材质较以铜合 金为材质成本低;进一步地,在所述钢框架4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吊耳9,在所述钢框架4的 底端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安装脚10,吊耳9和安装脚10用于与主机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的组合换热器,还包括加水组件,所述加水组件包括复式水箱盖7、 蒸汽引出管8和放水阀11,所述蒸汽引出管(8)设置在复式水箱盖(7) —侧,并设置于水 散热器2的顶端,复式水箱盖7用于加水,蒸汽引出管8用于排放过热蒸汽;所述放水阀11 设置于水散热器2的底端,用于必要时放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组合换热器,通过将三个独立分开安装的换热器改制成一个组合换热器,整 机安装布置更方便;用铝合金制作冷却元件,产品成本较以铜合金制备可降低20-30% ;用 发动机风扇冷却代替循环水冷却,因冷却介质空气与热介质液压油和变矩器油温差加大, 使液压油却器、变矩器油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更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安装简便、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冷却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组合换热器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换热器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组合换热器的后视图;结合附图,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1-液压油冷却器;2-水散热器;3-变矩器油散热器;4-钢框架;5-导风罩;6-护 罩;7-蒸汽引出管;8-复式水箱盖;9-吊耳;10-安装脚;11-放水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 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组合换热器,包括片状换热单元、变矩器油冷却器3、导风罩5 和护罩6,所述片状换热单元包括液压油冷却器1、水散热器2和钢框架4 ;在所述片状换热 单元中,所述液压油冷却器1和水散热器2并列设置于钢框架4中;所述变矩器油冷却器3、 片状换热单元、导风罩5和护罩6顺序纵向层叠连接。液压油冷却器1、水散热器2和变矩器油冷却器3所用材质均为铝合金,以铝为材 质较以铜为材质可以降低20-30%成本。钢框架4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吊耳9,在钢框架4的底端对称地设置有两个 安装脚10,吊耳9和安装脚10用于与主机安装。所述的组合换热器,还包括加水组件,所述加水组件包括复式水箱盖7、蒸汽引出 管8和放水阀11,所述蒸汽引出管(8)设置在复式水箱盖(7) —侧,并设置于水散热器2的 顶端,复式水箱盖7用于加水,蒸汽引出管8用于排放过热蒸汽;所述放水阀11设置于水散 热器2的底端,用于必要时放水。液压油冷却器1顶端设有液压油进口,底端设有液压油出口,液压油经液压油进 口进入液压油冷却器1内,冷却后由液压油出口流出;水散热器2的顶端设有冷却液进口, 底端设有冷却液出口,冷却液经冷却液进口进入水散热器2内,冷却后由冷却液出口流出; 变矩器油冷却器3底端的一边设有变矩器油进口,底端的另一边设有变矩器油出口,变矩 器油经变矩器油进口进入变矩器油冷却器3内,冷却后经变矩器油出口流出。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片状换热单元、变矩器油冷却器(3)、导风罩(5)和护罩(6),所述片状换热单元包括液压油冷却器(1)、水散热器(2)和钢框架(4);在所述片状换热单元中,所述液压油冷却器(1)和水散热器(2)并列设置于钢框架(4)中;所述变矩器油冷却器(3)、片状换热单元、导风罩(5)和护罩(6)顺序纵向层叠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冷却器(1)所用材质为招合金o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散热器(2)所用材质为铝合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矩器油冷却器(3)所用材质为招合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框架(4)的相对侧壁上分 别设有一个吊耳(9),在所述钢框架(4)的底端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安装脚(10)。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水组件,所述加水组 件包括复式水箱盖(7)、蒸汽引出管(8)和放水阀(11),所述蒸汽引出管(8)设置在复式水 箱盖(7) —侧,并设置于水散热器⑵的顶端;所述放水阀(11)设置于水散热器⑵的底 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换热器,包括片状换热单元、变矩器油冷却器(3)、导风罩(5)和护罩(6),所述片状换热单元包括液压油冷却器(1)、水散热器(2)和钢框架(4);在所述片状换热单元中,所述液压油冷却器(1)和水散热器(2)并列设置于钢框架(4)中;所述变矩器油冷却器(3)、片状换热单元、导风罩(5)和护罩(6)顺序纵向层叠连接。本技术通过将三个独立分开安装的换热器改制成一个组合换热器,并用铝合金制作冷却元件,以发动机风扇冷却代替循环水冷却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安装繁琐、占用空间大、成本高、冷却效果差的问题,实现了安装简便、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冷却效果佳的优点。文档编号F28F9/00GK201583159SQ20092021773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钮明贤, 陈福周 申请人:无锡市鑫盛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片状换热单元、变矩器油冷却器(3)、导风罩(5)和护罩(6),所述片状换热单元包括液压油冷却器(1)、水散热器(2)和钢框架(4);  在所述片状换热单元中,所述液压油冷却器(1)和水散热器(2)并列设置于钢框架(4)中;所述变矩器油冷却器(3)、片状换热单元、导风罩(5)和护罩(6)顺序纵向层叠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周钮明贤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鑫盛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