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728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19
本技术涉及肥料入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包括肥料筒,肥料筒顶面上方设有进料组件,进料组件包括由规则设置的若干分隔板均分成的若干进料通道以及入料结构,入料结构包括固定板、与进料通道底端一一对应连通的进料筒、设置在固定板内的转盘以及定量机构,固定板内设有转槽,转盘上设有进料孔。该入料装置通过设置进料通道,使其同步进入入料结构,不同的肥料通过进料通道进入进料筒,进料孔与进料筒配合,实现肥料的间歇下料,避免进入进料筒内的肥料过多导致其堵住,另外通过设置定量机构,在不同挡球上设置不同数量的料槽,转动一圈的过程中,就会下放不同数量的肥料进而实现按比例定量投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肥料入料,具体为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


技术介绍

1、在肥料生产时,通常只会含有作物需要的一种或几种有益元素,因此在使用时,为了保证肥力均匀通常会将多种肥料混合使用,例如尿素与磷酸盐肥料、硫酸铵与磷矿粉等。

2、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6672935a的专利技术专利在处理装置公开的一种农业肥料处理装置,包括有底座、混合筒和进料斗等,底座顶部固接有混合筒,混合筒顶部沿周向均匀间隔的连通有四个进料斗。本技术将四种不同的肥料通过进料斗倒入混合筒内,再启动步进电机转动,也就使得转动架和搅拌架转动,搅拌架和转动架转动对肥料进行搅拌混合。以及授权公告号为cn116808901a的专利技术专利在复混肥加工
公开的一种复混肥加工用原料高效处理装置,包括混合桶和转动连接在混合桶内部的搅拌杆,所述混合桶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上料口,还包括:预处理箱,其转动连接在混合桶的内部,所述预处理箱的外部设置有驱动件。该复混肥加工用原料高效处理装置,通过多个上料口同时对多种原料进行送入。

3、虽然上述两个肥料处理装置均可以对不同肥料进行混合,但是在肥料混合使用时,作物对不同元素的需求不同,即对各肥料的需求不同,因此在混合时需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添加,避免混合后的肥料无法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

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包括肥料筒,所述肥料筒顶面上方设有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环筒及其内壁规则设置的若干分隔板、被若干分隔板均分成的若干进料通道以及入料结构;

3、所述入料结构包括固定板、与所述进料通道底端一一对应连通的进料筒、设置在固定板内的转盘以及定量机构,所述固定板内设有转槽,所述转盘位于所述转槽内且二者尺寸相适配,若干所述进料筒穿过同一所述固定板且与所述转槽连通,所述转盘上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且与所述进料筒尺寸相适配的进料孔;

4、所述定量机构包括顶端与与所述环筒底面中心轴转动连接的第一竖杆、与第一竖杆底端同轴连接的第一齿轮、固定在所述肥料筒顶面靠右侧的电机、与电机通过履带传动的轴杆、与轴杆同轴连接的第一齿环以及安装于所述进料筒内的挡球,所述轴杆顶端同轴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上方同轴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挡球中轴处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内端穿出所述进料筒侧壁且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环啮合的第一联动齿,所述挡球的球径与所述进料筒内径相适配且球面上设有料槽,每个所述挡球上的料槽数量按若干挡球围圈的顺时针增加。

5、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竖杆与所述转盘的内环壁通过固定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内槽壁设有与所述固定连杆相适配的环槽。

6、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通过竖连杆安装在所述肥料筒顶面,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安装在所述竖连杆顶面,前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面相同朝向分布且齿面可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7、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挡球位于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进料筒内,所述连杆的外端与所述进料筒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料槽的尺寸小于所述进料筒的内径。

8、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肥料筒内设有内筒,所述内筒底端设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下端穿过所述肥料筒连通外界,所述下料管内设有控制下料的控制阀,所述进料筒穿过所述肥料筒顶面并伸入其内部,所述内筒的筒口尺寸大于若干所述进料筒的分布范围。

9、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筒内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杆、与转杆侧壁靠上方同轴连接的第二齿环以及前后设置的搅拌连杆结构,所述转杆的底端伸入所述下料管且与其侧壁通过设置若干连接板固定连接。

10、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连杆结构包括转板、内连杆、安装板以及两个外连杆,所述安装板底面设有搅拌铲,所述转杆顶端穿过所述肥料筒顶面与所述轴杆底面同轴连接。

11、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铲内侧为内凹的弧形面且其内底外高倾斜的与所述安装板底面通过设置连接杆固定连接。

12、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转板竖直安装且内侧壁中部通过设置第二竖杆与所述肥料筒内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底端与所述转板内侧壁中部转动连接且连接处设有与所述转板同轴连接的第二联动齿,所述第二联动齿与所述第二齿环啮合,所述内连杆的较高端与所述转板外侧壁靠边缘转动连接、较低端与所述安装板中部固定连接。

13、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外连杆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顶面,所述外连杆由下连杆和上连杆组成,所述下连杆的较低端与所述安装板顶面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杆的较高端与所述肥料筒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杆的底端插接在所述下连杆内且二者滑动连接。

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技术中,该入料装置通过设置进料通道,使其同步进入入料结构,不同的肥料通过进料通道进入进料筒,进料孔与进料筒配合,实现肥料的间歇下料,避免进入进料筒内的肥料过多导致其堵住。

16、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定量机构,在不同挡球上设置不同数量的料槽,转动一圈的过程中,就会下放不同数量的肥料进而实现按比例定量投料。

17、3、本技术中,肥料通过进料组件后进入内筒,内筒在转杆的带动下会一起转动,同时在搅拌混合过程中,搅拌铲随着搅拌连杆结构运动,倾斜的内弧形面可以将肥料上下翻动,使得肥料充分混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包括肥料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筒(1)顶面上方设有进料组件(2),所述进料组件(2)包括环筒及其内壁规则设置的若干分隔板(211)、被若干分隔板(211)均分成的若干进料通道(21)以及入料结构(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2241)与所述转盘(223)的内环壁通过固定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21)内槽壁设有与所述固定连杆相适配的环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齿轮(2249)与所述第三齿轮(2244)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2244)通过竖连杆安装在所述肥料筒(1)顶面,所述第二齿轮(2243)同轴安装在所述竖连杆顶面,前后所述第二齿轮(2243)的齿面相同朝向分布且齿面可与所述第一齿轮(2242)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球(2248)位于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进料筒(222)内,所述连杆(2248b)的外端与所述进料筒(222)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料槽(2248a)的尺寸小于所述进料筒(222)的内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筒(1)内设有内筒(4),所述内筒(4)底端设有下料管(41),所述下料管(41)下端穿过所述肥料筒(1)连通外界,所述下料管(41)内设有控制下料的控制阀(42),所述进料筒(222)穿过所述肥料筒(1)顶面并伸入其内部,所述内筒(4)的筒口尺寸大于若干所述进料筒(222)的分布范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4)内设有搅拌组件(3),所述搅拌组件(3)包括转杆(31)、与转杆(31)侧壁靠上方同轴连接的第二齿环(32)以及前后设置的搅拌连杆结构(33),所述转杆(31)的底端伸入所述下料管(41)且与其侧壁通过设置若干连接板(43)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连杆结构(33)包括转板(331)、内连杆(334)、安装板(335)以及两个外连杆(336),所述安装板(335)底面设有搅拌铲(337),所述转杆(31)顶端穿过所述肥料筒(1)顶面与所述轴杆(2246)底面同轴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铲(337)内侧为内凹的弧形面且其内底外高倾斜的与所述安装板(335)底面通过设置连接杆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331)竖直安装且内侧壁中部通过设置第二竖杆(333)与所述肥料筒(1)内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333)底端与所述转板(331)内侧壁中部转动连接且连接处设有与所述转板(331)同轴连接的第二联动齿(332),所述第二联动齿(332)与所述第二齿环(32)啮合,所述内连杆(334)的较高端与所述转板(331)外侧壁靠边缘转动连接、较低端与所述安装板(335)中部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外连杆(336)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35)顶面,所述外连杆(336)由下连杆(3361)和上连杆(3362)组成,所述下连杆(3361)的较低端与所述安装板(335)顶面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杆(3362)的较高端与所述肥料筒(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杆(3362)的底端插接在所述下连杆(3361)内且二者滑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包括肥料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筒(1)顶面上方设有进料组件(2),所述进料组件(2)包括环筒及其内壁规则设置的若干分隔板(211)、被若干分隔板(211)均分成的若干进料通道(21)以及入料结构(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2241)与所述转盘(223)的内环壁通过固定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21)内槽壁设有与所述固定连杆相适配的环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齿轮(2249)与所述第三齿轮(2244)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2244)通过竖连杆安装在所述肥料筒(1)顶面,所述第二齿轮(2243)同轴安装在所述竖连杆顶面,前后所述第二齿轮(2243)的齿面相同朝向分布且齿面可与所述第一齿轮(2242)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球(2248)位于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进料筒(222)内,所述连杆(2248b)的外端与所述进料筒(222)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料槽(2248a)的尺寸小于所述进料筒(222)的内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筒(1)内设有内筒(4),所述内筒(4)底端设有下料管(41),所述下料管(41)下端穿过所述肥料筒(1)连通外界,所述下料管(41)内设有控制下料的控制阀(42),所述进料筒(222)穿过所述肥料筒(1)顶面并伸入其内部,所述内筒(4)的筒口尺寸大于若干所述进料筒(222)的分布范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肥料多管道同步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4)内设有搅拌组件(3),所述搅拌组件(3)包括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风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再绿土壤修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