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725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1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属于人工鱼礁技术领域。包括礁体,礁体由础身、础基和底架组件组成,所述础身通过截面为矩形的半圆环构件嵌入截面为凹形的半圆环构件中,以此相连接,底架组件置于础基底部,组成一个礁体单元,礁体单元通过榫卯结构的连接方式两两配合,组合成环形围绕在基柱周围。该设计在满足礁栖性生物需求之外,具有自主安装、防冲刷、抗滑移性和抗倾覆性的特点,同时又融合了中式景观元素,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是一种具有优良发展前景的多功能景观鱼礁设施,值得大范围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人工鱼礁,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海上风电机、观景平台等柱基的兼具防冲刷、礁栖性生物养护聚集与生态景观作用的人工鱼礁装置。


技术介绍

1、人工鱼礁作为一种人为在江河流域或海域中设置的构筑物,通过流场效应、生物效应、避敌效应而发挥其作用,具有诱集和增殖各类海洋生物并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功能。近年来,码头、水上平台、风电机等水中建筑物的建设正在大力发展,其柱基受浪、流的联合作用,使周围海底沉积地层发生剥蚀,入土深度减少,最终导致柱基的安全性降低。传统的护底方法是抛石,然而这种单独抛填的方式在水下一方面往往会由于水力的作用发生不可避免的移动,性能上稳定性差,效果不佳,需要定期观测、维护,另一方面在审美上不雅观,观赏性差。柱基的建设会使其周围流场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以“上升流”、“背涡流”等为主的流场结构,这将促进各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长,提高水域初级和次级生产力,从而诱集鱼类等游泳生物前来索饵和栖息,但传统柱基结构过于简单,无法完全满足各类海洋生物对栖息地的要求,难以形成良好的食物链。因此,设计出适宜礁栖性生物栖息、促进游钓和潜水观光,同时能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包括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礁体由础身(1)、础基(2)和底架组件(3)组成,所述础身(1)通过截面为矩形的半圆环构件(12)嵌入截面为凹形的半圆环构件(13)中,以此相连接,所述底架组件(3)置于础基(2)底部,组成一个礁体单元,礁体单元通过榫卯结构的连接方式两两配合,组合成环形,围绕在基柱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础身(1)由圆形榫接部一(4)、圆形卯接部一(5)、圆形榫接部二(6)、圆形卯接部二(7)、内侧板一(10)、外侧板一(11)、截面为矩形的半圆环构件(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包括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礁体由础身(1)、础基(2)和底架组件(3)组成,所述础身(1)通过截面为矩形的半圆环构件(12)嵌入截面为凹形的半圆环构件(13)中,以此相连接,所述底架组件(3)置于础基(2)底部,组成一个礁体单元,礁体单元通过榫卯结构的连接方式两两配合,组合成环形,围绕在基柱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础身(1)由圆形榫接部一(4)、圆形卯接部一(5)、圆形榫接部二(6)、圆形卯接部二(7)、内侧板一(10)、外侧板一(11)、截面为矩形的半圆环构件(12)相连接,内侧板一(10)上方一端具备圆形榫接部一(4),另一端具有圆形卯接部一(5),下方一端具备圆形榫接部二(6),另一端具有圆形卯接部二(7),圆形榫接部一(4)和圆形榫接部二(6)采用实心钢筋材料,圆形卯接部一(5)和圆形卯接部二(7)采用空心钢筋材料,内侧板一(10)、外侧板一(11)、截面为矩形的半圆环构件(12)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础基(2)由方形榫接部一(8)、方形卯接部一(9)、截面为凹形的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萌娇许强王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