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隧道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658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浮隧道接头,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防水结构和连接耗能结构,连接耗能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管道并实现耗能,防水结构用于对相邻的两个管道之间密封,且防水结构位于连接耗能结构外周;相邻的两个管道在对应防水结构的连接处形成榫卯结构,在对应连接耗能结构的连接处形成槽体,防水结构安装于榫卯结构的各端面上,连接耗能结构安装于槽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消能减震性能和柔性变形能力,能够满足复杂海洋环境下悬浮隧道管节间所产生的振动和相对位移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具体是涉及一种悬浮隧道接头


技术介绍

1、悬浮隧道,是一种创新形式的、跨域深、长水域的交通结构物。该结构不同于传统的岩体隧道、海底隧道或者沉管隧道,究其原因就是它的管体是依靠浮力完全悬浮、浸没在水中,而不是依托陆地来实现车辆通行需求的。同时,需要安装一系列水下锚缆或锚杆(或水上浮箱),用于平衡管体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差值,且保证悬浮隧道不会出现过大变形。

2、管段接头是悬浮隧道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力学特性的分析是悬浮隧道技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一方面,管段接头的力学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悬浮隧道结构体系的力学行为,而施工工艺又决定了管段接头往往是悬浮隧道结构体系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管段接头力学特性是决定接头防水性能的重要因素,而接头防水在悬浮隧道防水体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3、悬浮隧道与沉管隧道都属于水下结构,但悬浮隧道的工作环境与沉管隧道工作环境有较大区别。水中悬浮隧道通常处于水下十几米至几十米的深度,伴随着复杂的海洋环境,如波浪、洋流等,在环境荷载的作用下管节之间会产生复杂相对运动,导致管节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浮隧道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结构和连接耗能结构,所述连接耗能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管道并实现耗能,所述防水结构用于对相邻的两个所述管道之间密封,且所述防水结构位于所述连接耗能结构外周;相邻的两个所述管道在对应所述防水结构的连接处形成榫卯结构,在对应所述连接耗能结构的连接处形成槽体,所述防水结构安装于所述榫卯结构的各端面上,所述连接耗能结构安装于所述槽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隧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体系包括第一道防水构造和第二道防水构造,所述第一道防水构造位于所述榫卯结构插入端外侧,所述第二道防水构造位于所述管道接缝处单侧。</p>

3.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浮隧道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结构和连接耗能结构,所述连接耗能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管道并实现耗能,所述防水结构用于对相邻的两个所述管道之间密封,且所述防水结构位于所述连接耗能结构外周;相邻的两个所述管道在对应所述防水结构的连接处形成榫卯结构,在对应所述连接耗能结构的连接处形成槽体,所述防水结构安装于所述榫卯结构的各端面上,所述连接耗能结构安装于所述槽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隧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体系包括第一道防水构造和第二道防水构造,所述第一道防水构造位于所述榫卯结构插入端外侧,所述第二道防水构造位于所述管道接缝处单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隧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防水构造包括第一密封橡胶圈、第二密封橡胶圈和第三密封橡胶圈,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位于所述榫卯结构插入端外侧的一端面上,所述第二密封橡胶圈和所述第三密封橡胶圈位于所述榫卯结构插入端外侧的另一端面上,且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位于所述榫卯结构的最外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隧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道防水构造包括充气止水带和两个第一拱形肋板,两个所述第一拱形肋板分别位于所述充气止水带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拱形肋板沿所述管道的径向排列,所述充气止水带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管道的接缝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隧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体系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槽体两侧的外层omega止水带和内层omega止水带,所述外层omega止水带远离所述管道中心设置,并通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如徐正法宋德亚邵长永王瑞涵吴黎明姜莉莹葛冰洋马天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