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自振动的混凝土浇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617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1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旋转自振动的混凝土浇筑结构,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固定台、旋转底座、料斗、振动马达、弯管段、溜管段和缓冲段。固定台设置在待浇筑基坑前方高处,且固定台浇筑前埋设预埋件,预埋件上设置缓冲件,且预埋件和缓冲件上均开设凹槽;缓冲件上固定有旋转底座。旋转底座上的凸起结构与凹槽相匹配,形成转动连接;凸起结构上焊接有双耳板,双耳板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方式固定有单耳板。单耳板固定在弯管段底部,弯管段一端设置料斗,料斗下部振动马达。弯管段另一端依次设置弯管段、溜管段和缓冲段。采用该可旋转自振动混凝土浇筑结构,通过旋转底座旋转布料,可实现混凝土无盲区全范围浇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程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可旋转自振动的混凝土浇筑结构


技术介绍

1、常见基坑混凝土浇筑过程通常采用地泵、混凝土泵车等将混凝土输送至施工现场的设备,或者采用串筒、传统溜管、溜槽等装置将混凝土从地泵或汽车泵输送至施工现场,但是以上方式均存在一定劣势。采用混凝土泵车浇筑时,虽然浇筑方式灵活,速度较快,但会受到施工场地限制,无法实现全范围覆盖浇筑。相比之下,地泵可用于远距离的混凝土输送,但是浇筑速度较慢,且在浇筑过程中会有噪音污染。但是混凝土泵车和地泵相结合的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互补,但是成本高,不符合绿色施工的理念。

2、随着超高层建筑的兴建,深基坑中采用串筒、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方法,这些装置具有明显优势。然而,仍然存在管径小易堵塞、单管定向浇筑,以及可能存在浇筑盲区等问题。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用于深基坑混凝土浇筑的可旋转自振动浇筑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并提供一种可旋转自振动的混凝土浇筑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转自振动的混凝土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台(1)、旋转底座(4)、料斗(7)、振动马达(8)、弯管段(9)、溜管段(10)和缓冲段(11);所述固定台(1)设置在待浇筑基坑前方高处,且固定台(1)浇筑前埋设预埋件(2);所述预埋件(2)中间开设有凹槽;所述预埋件(2)上设置缓冲件(3),且缓冲件(3)开设有与预埋件(2)中间凹槽匹配的旋转凹槽;缓冲件(3)上固定有旋转底座(4),旋转底座(4)包括凸起结构和双耳板(5);所述凸起结构与预埋件(2)中间凹槽以及缓冲件(3)中间旋转凹槽相匹配,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双耳板(5)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方式固定有单耳板(6);所述单耳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自振动的混凝土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台(1)、旋转底座(4)、料斗(7)、振动马达(8)、弯管段(9)、溜管段(10)和缓冲段(11);所述固定台(1)设置在待浇筑基坑前方高处,且固定台(1)浇筑前埋设预埋件(2);所述预埋件(2)中间开设有凹槽;所述预埋件(2)上设置缓冲件(3),且缓冲件(3)开设有与预埋件(2)中间凹槽匹配的旋转凹槽;缓冲件(3)上固定有旋转底座(4),旋转底座(4)包括凸起结构和双耳板(5);所述凸起结构与预埋件(2)中间凹槽以及缓冲件(3)中间旋转凹槽相匹配,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双耳板(5)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方式固定有单耳板(6);所述单耳板(6)固定在弯管段(9)底部;所述弯管段(9)一端设置用于灌入混凝土的料斗(7),料斗(7)下部设置便于辅助下料的振动马达(8);弯管段(9)另一端通过紧固件(12)与溜管段(10)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溜管段(10)中根据输送混凝土距离设置若干节溜管,且每节溜管之间均通过紧固件(12)固定连接;溜管段(10)的出料口通过弯管段(9)与缓冲段(11)连通;所述溜管段(10)下方设置第一支架(13),所述缓冲段(11)下方设置第二支架(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自振动的混凝土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2)为预埋钢板,预埋钢板的厚度小于80mm;预埋件(2)中间的凹槽为d30圆孔。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里王宏奇黄杰卿黄政哲崔朝赟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