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闸闸室墙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及其施工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615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闸闸室墙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包括水泵、水阀系统、闸室墙背面冷却系统、闸室墙正面冷却系统和冷却池,水阀系统包括水阀开关系统、外侧导流箱和内侧导流箱;来自冷却池中的冷却水依次经水泵、转动箱、内侧导流箱,最后经内侧导流箱上的溢流孔及其连接的分水管运输至闸室墙背面冷却系统及闸室墙正面冷却系统中对船闸闸室墙进行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船闸闸室墙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的施工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船闸闸室墙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及其施工控制方法,结构紧凑,通过一个水阀系统的旋转控制即可实现对不同的冷却线路进行打开或者关闭,成本较低,安装施工简单,控制方便,施工及温控效率高,温控效果好,操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为一种船闸闸室墙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及其施工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水运行业的发展和通航需求的增加,船闸建设规模也逐步向大尺度化发展,大体积混凝土越来越多。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施工中,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跟踪还应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的监测,在养护过程中进行混凝土浇筑块体升降温、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的监测,为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采取温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测温工作了解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并根据测温结果知道混凝土外部的保温、保湿等工作以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对保证混凝土的后期质量和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有重要的意义。

2、船闸闸室墙身结构复杂,传统温控方式是在闸室墙内安装若干套金属冷却盘管并通过各自的阀门进行单独控制,成本高,安装施工繁琐,效率低,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闸闸室墙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及其施工控制方法,以解决以上缺陷。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船闸闸室墙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闸闸室墙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1)、水阀系统(2)、闸室墙背面冷却系统(3)、闸室墙正面冷却系统(4)和冷却池(5),所述闸室墙背面冷却系统(3)、闸室墙正面冷却系统(4)分别安装在背面及正面的船闸闸室墙混凝土内,所述水泵(1)安装在冷却池(5)内,所述水泵(1)、水阀系统(2)、闸室墙背面冷却系统(3)或闸室墙正面冷却系统(4)、冷却池(5)通过镀锌管(6)依次串联,所述闸室墙背面冷却系统(3)与闸室墙正面冷却系统(4)相互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闸闸室墙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室墙背面冷却系统(3)由闸室墙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闸闸室墙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1)、水阀系统(2)、闸室墙背面冷却系统(3)、闸室墙正面冷却系统(4)和冷却池(5),所述闸室墙背面冷却系统(3)、闸室墙正面冷却系统(4)分别安装在背面及正面的船闸闸室墙混凝土内,所述水泵(1)安装在冷却池(5)内,所述水泵(1)、水阀系统(2)、闸室墙背面冷却系统(3)或闸室墙正面冷却系统(4)、冷却池(5)通过镀锌管(6)依次串联,所述闸室墙背面冷却系统(3)与闸室墙正面冷却系统(4)相互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闸闸室墙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室墙背面冷却系统(3)由闸室墙背面pe软管(31)和闸室墙背面温度传感器(32)组成,所述闸室墙正面冷却系统(4)由闸室墙正面pe软管(41)和闸室墙正面温度传感器(42)组成,所述闸室墙背面pe软管(31)、闸室墙正面pe软管(41)一端均连接至冷却池(5)中,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外侧导流箱(22)外壁的分水管上;所述闸室墙背面温度传感器(32)、闸室墙正面温度传感器(42)连接在温感系统上并通过温感系统进行显示和预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闸闸室墙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管设置有三根,所述闸室墙背面冷却系统(3)的闸室墙背面pe软管(31)设置有一套,所述闸室墙正面冷却系统(4)的闸室墙正面pe软管(41)设置有两套,一套闸室墙背面pe软管(31)及两套闸室墙正面pe软管(4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三根分水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闸闸室墙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阀开关系统(21)还包括水阀把手(211)、水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亦显段江涛盛明宏李娴许军李栋王志强何金花张明黎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