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装配,具体为大跨度劲性钢骨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劲性钢骨混凝土结构常用于高层建筑,劲性钢骨混凝土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和钢材的优点,同时提高了构件以及整体结构的延性,特别适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劲性钢骨混凝土主要由混凝土、型钢、纵向钢筋和箍筋组成,基本构件为梁和柱;
2、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大跨度劲性钢骨混凝土梁搭建时需要先将作为支撑连接的梁柱进行安装,然后通过吊装设备将劲性钢骨混凝土梁置于待搭建的两个梁柱之间,现有的劲性钢骨混凝土梁在进行搭建时,主要通过端部插接,然后使用若干螺栓杆将连接部位进行固定,最后焊接组成整体,但是在搭建过程中因梁体相对较长,吊装设备在吊装过程中,梁体与两侧梁柱对接操作不便,且调整操作时耗时耗力,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跨度劲性钢骨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大跨度劲性钢骨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包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跨度劲性钢骨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劲性钢骨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梁(2)的腹板靠近劲钢混凝土梁(3)的一侧中心水平开设有第一滑槽(5),劲钢混凝土梁(3)的第二滑槽(6)与第一滑槽(5)相对应设置,第二滑槽(6)靠近第一滑槽(5)的两侧面为倾斜面设置,变形板(7)的两侧分别插接第一滑槽(5)和第二滑槽(6)内,且第一滑槽(5)的长度大于变形板(7)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劲性钢骨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劲钢混凝土梁(3)靠近安装梁(2)的两侧竖直焊接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跨度劲性钢骨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劲性钢骨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梁(2)的腹板靠近劲钢混凝土梁(3)的一侧中心水平开设有第一滑槽(5),劲钢混凝土梁(3)的第二滑槽(6)与第一滑槽(5)相对应设置,第二滑槽(6)靠近第一滑槽(5)的两侧面为倾斜面设置,变形板(7)的两侧分别插接第一滑槽(5)和第二滑槽(6)内,且第一滑槽(5)的长度大于变形板(7)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劲性钢骨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劲钢混凝土梁(3)靠近安装梁(2)的两侧竖直焊接对称设有两个加强侧板(8),两个对接块(4)的一侧分别插接劲钢混凝土梁(3)的腹板两侧,对接块(4)置于劲钢混凝土梁(3)内的一侧分别与加强侧板(8)相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跨度劲性钢骨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块(4)插接劲钢混凝土梁(3)内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引导斜面(9),第一引导斜面(9)的长度小于对接块(4)插接劲钢混凝土梁(3)内的长度,第一引导斜面(9)上对称开设有若干球槽,且若干球槽内均转动设有引导滚珠(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跨度劲性钢骨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撑座(12)水平插接放置槽(11)内,变形板(7)置于放置槽(11)内一侧的中心水平开设有扩撑槽(13),放置槽(11)的截面高度大于第二滑槽(6)的截面高度,扩撑座(12)靠近扩撑槽(13)的一侧水平设有锥形撑板(14),且锥形撑板(14)一侧插接变形板(7)的扩撑槽(13)内并将变形板(7)变形挤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跨度劲性钢骨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11)内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带动槽(15),扩撑座(12)上下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碧阳,陈裕盛,严杰,栾金锋,赵春光,钟智芳,赵毅,苏伟宽,吴沁峰,朱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东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