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支撑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1567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支撑系统,包括支撑机构和运载机构。该支撑机构包括箱型支撑结构和多个支柱结构,多个该支柱结构支撑于该箱型支撑结构下方,并承载于地面。该运载机构包括轨道和运载小车,该轨道与该支柱结构间隔并穿插设置,该运载小车能够顶升该支撑机构,并在该轨道上移动。该支撑系统能够在船舶搭载工序和移船工序中使用,减少布墩数量,解决移船工序中的移动支撑部件与船舶搭载工序中的固定支撑部件容易发生冲突的问题,提升船舶搭载工序和移船工序的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制造,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1、搭载坞墩是在船舶搭载工序中,布置在船舶平底下的强度200吨的水泥墩和布置在船舶曲面或舷边的强度100-200吨的钢支撑组成的系统。移船用钢支架是用在移船工序中,比搭载坞墩强度更大的钢结构。在移船时,用小车顶起钢支架以实现钢支架上的船舶的移动。

2、目前,在船舶搭载工序中需要设计并使用一套支撑系统,在移船工序中需要另外设计并使用一套支撑系统。而船舶底部的空间有限,在更换支撑系统的过程中,存在水泥墩和钢支架布置冲突而需要大量拆改的问题。

3、因此,亟需一种支撑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系统,该支撑系统能够在船舶搭载工序和移船工序中使用,减少布墩数量,解决移船工序中的移动支撑部件与船舶搭载工序中的固定支撑部件容易发生冲突的问题,提升船舶搭载工序和移船工序的效率和可靠性。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支撑系统,包括:

4、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箱型支撑结构和多个支柱结构,多个所述支柱结构支撑于所述箱型支撑结构下方,并承载于地面;

5、运载机构,所述运载机构包括轨道和运载小车,所述轨道与所述支柱结构间隔并穿插设置,所述运载小车能够顶升所述支撑机构,并在所述轨道上移动。

6、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多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于地面上,并一一对应于所述支柱结构,所述支柱结构放置于所述支撑块上。

7、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多个垫片,所述垫片一一对应于所述支柱结构,夹设于所述支柱结构和所述支撑块之间。

8、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柱结构固连于所述箱型支撑结构的底部。

9、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箱型支撑结构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朝向远离所述箱型支撑结构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柱结构夹设于多个所述定位结构之间。

10、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箱型支撑结构包括交叉设置的多个桁架,多个所述桁架交叉形成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多个顶升结点和多个支柱连接节点,所述支柱结构支撑于所述支柱连接节点处,所述运载小车能够顶升于所述顶升结点处。

11、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系统的优选方案,多个所述支柱连接节点形成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的多个支柱连接组,同一个所述支柱连接组中的多个所述支柱连接节点沿第二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2、多个所述顶升结点形成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的多个顶升组,同一个所述顶升组中的多个所述顶升结点沿第二方向相互间隔设置;

13、相邻所述支柱连接组之间穿插设置有所述顶升组。

14、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轨道为多个,所述轨道平行于第二方向设置,并一一对应于所述顶升组设置;

15、所述运载小车为多个,运载小车一一对应于所述顶升结点。

16、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多个支脚组件,所述支脚组件固连于所述支柱结构的底部,所述支脚组件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支柱结构的横截面尺寸。

17、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系统的优选方案,地面开设地槽,所述轨道设置于所述地槽中。

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系统包括支撑机构和运载机构。

20、该支撑机构包括箱型支撑结构和多个支柱结构,多个该支柱结构支撑于该箱型支撑结构下方,并承载于地面。也就是说,该支撑机构能够在船舶搭载工序中对船舶进行支撑。该运载机构包括轨道和运载小车,该轨道与该支柱结构间隔并穿插设置,该运载小车能够顶升该支撑机构,并在该轨道上移动。也就是说,该运载小车在移船工序中对支撑机构顶升并沿轨道移动,以实现支撑机构上的船舶的移动,即该支撑系统能够在船舶搭载工序和移船工序中使用,减少布墩数量。且通过轨道与该支柱结构间隔并穿插设置,能够避免轨道与支柱结构发生冲突的问题,提升船舶搭载工序和移船工序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00)还包括多个支撑块(130),所述支撑块(130)设置于地面上,并一一对应于所述支柱结构(120),所述支柱结构(120)放置于所述支撑块(13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00)还包括多个垫片(140),所述垫片(140)一一对应于所述支柱结构(120),夹设于所述支柱结构(120)和所述支撑块(13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结构(120)固连于所述箱型支撑结构(110)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支撑结构(110)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结构(150),所述定位结构(150)朝向远离所述箱型支撑结构(110)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柱结构(120)夹设于多个所述定位结构(15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支撑结构(110)包括交叉设置的多个桁架(111),多个所述桁架(111)交叉形成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多个顶升结点(112)和多个支柱连接节点(113),所述支柱结构(120)支撑于所述支柱连接节点(113)处,所述运载小车(220)能够顶升于所述顶升结点(112)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柱连接节点(113)形成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的多个支柱连接组,同一个所述支柱连接组中的多个所述支柱连接节点(113)沿第二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210)为多个,所述轨道(210)平行于第二方向设置,并一一对应于所述顶升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00)还包括多个支脚组件(160),所述支脚组件(160)固连于所述支柱结构(120)的底部,所述支脚组件(160)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支柱结构(120)的横截面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地面开设地槽,所述轨道(210)设置于所述地槽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00)还包括多个支撑块(130),所述支撑块(130)设置于地面上,并一一对应于所述支柱结构(120),所述支柱结构(120)放置于所述支撑块(13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00)还包括多个垫片(140),所述垫片(140)一一对应于所述支柱结构(120),夹设于所述支柱结构(120)和所述支撑块(13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结构(120)固连于所述箱型支撑结构(110)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支撑结构(110)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结构(150),所述定位结构(150)朝向远离所述箱型支撑结构(110)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柱结构(120)夹设于多个所述定位结构(15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支撑结构(110)包括交叉设置的多个桁架(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仕莲杜玺朱小艳郑志华杨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