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结构件,具体是一种后副车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都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汽车已多元化设计,用户的使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在越野车型的使用工况下,既需要副车架支承前后车桥以及悬挂的支架,车桥、悬挂的支架通过副车架与车身相连。同时在混动车型的续航核心重量要素前提下,需要减少结构自身重量,避免造成成本浪费。
2、据研究表明重量每降低10%,则可以提升5.5%的续航里程。因此综合考虑性能需求、重量定义,降低车辆能耗,增加汽车的综合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副车架,便于与后车体连接,提高安装效率,对后车体的支撑作用好,可节省材料,适合压铸成型,提高制作效率。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后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一体成型,其前后端分别集成有用于后车体支撑连接的前横梁部位和后横梁部位,前横梁部位和后横梁部位之间设置纵梁部位支撑连接,所述纵梁部位与前横梁部位、后横梁部位呈双“工”形一体合成结构,中间形成有口。
4、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纵梁部位的两侧前后均一体集成有后下叉臂安装结构和后弹簧臂安装结构。
5、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后下叉臂安装结构和后弹簧臂安装结构均包括支耳状凸起,所述支耳状凸起与纵梁部位侧面一体连接。
6、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支耳状凸起与纵梁部位侧面连接处通过弧面过渡。
7
8、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双“工”型两侧缺口具有下叉臂和后弹簧臂的安装空间。
9、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前横梁部位与纵梁部位连接处表面一体集成有稳定杆安装座。
10、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稳定杆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稳定杆安装固定的安装孔。
11、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前横梁部位和后横梁部位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后车体车架连接的安装孔。
12、在上述专利技术构思下,本专利技术目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后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采用铸铝一体式结构。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4、本专利技术中后副车架与后车体及后车体上的纵梁部位连接,并与后车体共同承担汽车上的动力总成、悬置架及减震器等结构的重量,满足安装及承重要求,后副车架整体体采用铸铝一体式结构设计,前/后部位的相对两端设有与后车体车体纵梁部位连接的安装孔,提高了后副车架与后车体的结构融合性,提升越野后部位冲击性能指标,便于一体安装。避免采用传统的设计需匹配悬置安装开孔及焊接固定方式造成的导致刚度、强度偏弱的情况出现,导致出现车辆行驶过程中开裂现象,影响车辆耐久功能。
15、本专利技术一体式后副车架采用双“工”形一体合成结构,集合受力位置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结构受到外界冲击的情况,产生过大的反力,造成结构失稳断裂,更好契合越野车型的使用功能。
16、一体式设计,可通过高压铸造工艺有效地集成相关零部件,降低零部件总体数量。
17、双工字梁重叠结构形成的口,多个弓形结构,满足后悬等车体安装的同时可进一步减轻后副车架的重量,使其抗弯抗扭能力更好,可提高车辆整体稳定性、抗冲击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一体成型,其前后端分别集成有用于后车体支撑连接的前横梁部位(1)和后横梁部位(2),前横梁部位(1)和后横梁部位(2)之间设置纵梁部位(3)支撑连接,所述纵梁部位(3)与前横梁部位(1)、后横梁部位(2)呈双“工”形一体合成结构,中间形成有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部位(3)的两侧前后均一体集成有后下叉臂安装结构(4)和后弹簧臂安装结构(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叉臂安装结构(4)和后弹簧臂安装结构(5)均包括支耳状凸起(6),所述支耳状凸起(6)与纵梁部位(3)侧面一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耳状凸起(6)与纵梁部位(3)侧面连接处通过弧面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在前后方向上向中部形成第一弓形结构(7),所述前横梁部位(1)处具有向前第二弓形结构(8),所述后横梁部位(2)处具有向上的第三弓形结构(9),且所述第一弓形结构(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工”型两侧缺口具有下叉臂和后弹簧臂的安装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部位(1)与纵梁部位(3)连接处表面一体集成有稳定杆安装座(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安装座(11)上设置有用于稳定杆安装固定的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部位(1)和后横梁部位(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后车体车架连接的安装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后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采用铸铝一体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一体成型,其前后端分别集成有用于后车体支撑连接的前横梁部位(1)和后横梁部位(2),前横梁部位(1)和后横梁部位(2)之间设置纵梁部位(3)支撑连接,所述纵梁部位(3)与前横梁部位(1)、后横梁部位(2)呈双“工”形一体合成结构,中间形成有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部位(3)的两侧前后均一体集成有后下叉臂安装结构(4)和后弹簧臂安装结构(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叉臂安装结构(4)和后弹簧臂安装结构(5)均包括支耳状凸起(6),所述支耳状凸起(6)与纵梁部位(3)侧面一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耳状凸起(6)与纵梁部位(3)侧面连接处通过弧面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在前后方向上向中部形成第一弓形结构(7),所述前横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慧,蒋兵,黄永,张贵万,谈祥玲,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