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530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显示器,由N×M个发光象素单元按照矩阵结构排列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每个发光象素单元的基层之上层叠有两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和一层有机发光二级管,所述有机发光二级管之上具有一层由绝缘材料构成的不透光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之上具有一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之上具有LCD、E-paper或E-Ink显示器,其中一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通过其源或漏电极和有机发光二级管的阳极连接,另一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通过其源或漏电极贯穿所述反射层和平坦化层与LCD、E-paper或E-Ink显示器的驱动电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不同类型(如LCD、E-paper、E-Ink)的平面显示器和OLED显示器组合起来,实现组合后的显示器双面的独立的发光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面显示技术,尤其涉及可以实现双面发光的平面显示技术。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是一种可以电激发荧 光有机化合物发光的发光显示装置。OLED由NXM(N和M为自然数)个发光象素单元按照 矩阵结构排列组合而成,根据用于驱动发光象素单元发光的驱动方式,OLED可以分为无源 矩阵(PM, passive-matrix)型或有源矩阵(AM, active-matrix)型。 图1表示现有的OLED发光象素单元的剖视图。参照图1说明该面板的制造方法 和结构,在基板100上形成缓冲层105。然后利用常规方法,通过在缓冲层105上相继形成 活性层IIO,栅绝缘层120,栅电极130,绝缘层140和源或漏电极145,形成驱动薄膜晶体管 (TFT)。在包括驱动TFT的基板1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平坦化层155。然后,在平坦化层155 中形成通孔150,将源或漏电极145中的任一个暴露在通孔150下。 然后在通孔150内形成象素电极170,与暴露的源或漏电极145接触。由于沿通孔 150的底面和侧壁形成象素电极170,所以其在通孔150中具有凹进区域。 为覆盖象素电极170形成象素限定层175,在距离通孔150预定距离处象素限定 层175具有开口 178,其开口宽度为P,以便暴露象素电极170。在开口 178暴露的象素电 极170上形成有机发射层180,并在有机发射层180上形成相对电极190,从而形成有机发 光二级管。该有机发光二级管通过通孔150与驱动TFT连接,并且受到驱动TFT的驱动。 这样,NXM个如图l所述的发光象素单元或由其变形而衍生的其它发光象素单元 按照矩阵结构排列就形成了 OLED,通常相对电极190作为阴极或阳极是不透明的,这样的 OLED为单面发光。 液晶显示器(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LCD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当 中放置液态的晶体,两片玻璃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透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杆 状水晶分子改变方向,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 电子纸张(E-p即er),有时叫做无线电纸张(radio paper)或电子纸张 (electronic paper)是一种便携式的,可重用的存储和显示介质,它看起来像纸张但是可 以被重复的写(更新)数千次或数百万次。E-p即er通常由一片透明塑料组成,它包含着数 百万个微小的两色的珠子组成,它们被放在用油填充的小包中。文本和图像通过对电脉冲 的响应旋转这些珠子而显示一个完全旋转的显示为黑或白,部分旋转的显示为灰色阴影。 E-Ink—般称之为"电子墨水技术"(电泳式电子纸),它是一种屏幕技术,E-Ink 的电子纸由电子墨水及两片基板所组成,它上面涂有一种由无数微小的透明颗粒组成的电 子墨水,颗粒直径只有人的头发丝的一半大小。只要调整颗粒内的染料和微型粒子的颜色, 便能够使电子墨水展现色彩和图案来。当这种电子墨水被涂到纸、布或其他平面物体上后, 人们只要适当地对它予以电击,就能使数以亿计的颗粒变幻颜色,从而根据人们的设定不 断地改变所显现的图案和文字。其具有耗电率低以及刷新速度快的特点。为了实现双面发光,通常有如下做法 1.将OLED的相对电极190设置成透光的,但是这样,其中一面的发光和另一面的发光是相反的,其中一面不能准确显示信息,同时还会降低两面的发光质量。 2.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将上述两个OLED封装在一起或者将两个封装好的单个OLED粘接在一起,这样以来会显著增加显示器的厚度。 但是,有时需要将不同类型的显示装置(如LCD、 E-p即er、 E-Ink)和AMOLED组 合在一起以实现双面显示,如大部分翻盖手机都是装载两个不同的显示屏,现在可以装载 一个双面显示屏,外部显示屏以低电量表示驱动情报或者背景,可以采用LCD、 E-Ink或 E-p即er,这个对手机应该是很有用的功能,内部显示屏用以显示正常的操作信息,可以采 用OLED显示屏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将不同类型(如LCD、E-p即er、E-Ink)的平面显示器和OLED 显示器组合起来,实现组合后的显示器双面的独立的发光显示。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显示器,由NXM个发光象素单元按照矩 阵结构排列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每个发光象素单元的基层之上层叠有两组驱动薄膜晶 体管(TFT)和一层有机发光二级管,所述有机发光二级管之上具有一层由绝缘材料构成的 不透光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之上具有一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之上具有LCD、 E-p即er 或E-Ink显示器,其中一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通过其源或漏电极和有机发光二级管的 阳极连接,另一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通过其源或漏电极贯穿所述反射层和平坦化层与 LCD、 E-p即er或E-Ink显示器的驱动电极连接。 上述双面显示器的发光象素单元的基层之上包含了如下层叠结构 缓冲层,形成于基板之上; 活性层,形成于缓冲层之上并被分隔为两段; 栅绝缘层,形成于活性层和缓冲层之上并将活性层分隔为两段; 栅电极层,形成于栅绝缘层之上并被分隔为两段; 层间绝缘层,形成于栅绝缘层和栅电极层之上; 第一象素限定层,形成于层间绝缘层之上并被分隔为两段; 第一阳极层,形成于层间绝缘层之上并位于第一象素限定层两段的中间; 第一有机发光层,形成于第一阳极层之上并位于第一象素限定层两段的中间; 第一阴极层,形成于第一象素限定层和第一有机发光层之上; 反射层,形成于第一阴极层之上; 平坦化层,形成于反射层之上; LCD、 E-p即er或E_Ink显示器,层叠在反射层之上; 还包括两组源和漏电极,所述两组源和漏电极的下端均贯穿层间绝缘层与栅绝缘层和活性层的两端连接,其中一组源或漏电极的上端贯穿第一象素限定层与第一阳极层连接,另一组源或漏电极的上端贯穿反射层、平坦化层与LCD、E-p即er或E-Ink显示器的驱动电极连接,从而与栅电极层分别成两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 所述第一阳极层、第一有机发光层和第一阴极层形成有机发光二级管。 上述反射层的材料采用不透光的三氧化二铝(A1203)。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发光象素单元内的有机发光二级管和LCD、 E-p即er 或E-Ink显示器之间设置不透明材料将其隔开,并通过两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分别进 行驱动,从而实现显示器双面的独立发光显示,同时便于工艺上的连续生产。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OLED发光象素单元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象素单元的结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基层1、缓冲层2、活性层3、栅绝缘层4、栅电极层5、源和漏电极6、 层间绝缘层7、第一象素限定层8、第一阴极层9、反射层10、平坦化层11、 LCD、 E-p即er或 E-Ink显示器12。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显示了由NX M个(N和M为自然数)发光象素单元按照矩阵结构排列组合而成的一种0LED显示器。每个发光象素单元的基层1之上层叠有两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和一层有机发光二级管,所述有机发光二级管之上具有一层由绝缘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显示器,由N×M个发光象素单元按照矩阵结构排列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每个发光象素单元的基层之上层叠有两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和一层有机发光二级管,所述有机发光二级管之上具有一层由绝缘材料构成的不透光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之上具有一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之上具有LCD、E-paper或E-Ink显示器,其中一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通过其源或漏电极和有机发光二级管的阳极连接,另一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通过其源或漏电极贯穿所述反射层和平坦化层与LCD、E-paper或E-Ink显示器的驱动电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雄熙李金川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