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1483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充放电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介质,系统包括:车外充放电口、双向车载充放电路、动力电池、车内放电插座和控制器,双向车载充放电路的一端与动力电池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车外充放电接口和车内放电插座连接,控制器分别与车外充放电口、双向车载充放电路、动力电池和车内放电插座连接,车内放电插座包括设置有保护开关的车内放电电路、设置有控制开关的电流检测电路及开关控制结构;开关控制结构具有控制保护开关和控制开关导通的第一状态及控制保护开关和控制开关关断的第二状态;控制器分别与电流检测电路及开关控制结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降低成本、简化流程、避免了充电桩过载,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充放电控制,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介质


技术介绍

1、插电混合动力车辆、纯电动车辆等车辆的动力电池在特定场景需对外放电,即通过车载放电装置实现电压转换,并将动力电池直流电压转换为需求的电网220v交流电。例如:为车载冰箱、车载电脑等220v用电器进行充电。

2、当前,相关技术为了满足整车在包含行驶和停放的使用过程中的多种充放电使用场景,或在车内电池交流慢充的同时实现整车的放电功能,相关技术在车内相应增加多个放电插座,并通过控制该插座对应的开关结合整车负载以实现车内外放电和/或交流充电。然而,该类放电插座多为高压开关,且需要通过继电器进行开关控制,存在控制成本高、控制流程复杂的问题。此外,对于出现车内放电与充电机同时工作场景时,相关技术缺乏对交流充电桩的限制功率的考虑,忽略了车内总功率超过交流充电桩的最大功率时,易导致充电桩过载保护而停止充电,严重影响了用户的驾乘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介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系统,应用于纯电动车辆或插电混合动力车辆,所述系统包括:车外充放电口、双向车载充放电路、动力电池、车内放电插座和控制器,所述双向车载充放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外充放电接口和所述车内放电插座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车外充放电口、所述双向车载充放电路、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车内放电插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放电插座包括:设置有保护开关的车内放电电路、设置有控制开关的电流检测电路以及开关控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结构为按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系统,应用于纯电动车辆或插电混合动力车辆,所述系统包括:车外充放电口、双向车载充放电路、动力电池、车内放电插座和控制器,所述双向车载充放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外充放电接口和所述车内放电插座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车外充放电口、所述双向车载充放电路、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车内放电插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放电插座包括:设置有保护开关的车内放电电路、设置有控制开关的电流检测电路以及开关控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结构为按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开关为过压保护开关或过流保护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采集单元、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

5.一种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设备类型、所述当前状态及所述当前车内放电电流确定所述车辆充放电控制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仅放电模式时,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采集所述车辆充放电控制系统的当前工作参数,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工作参数确定车辆充放电控制策略,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万琴于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