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和1D-PS-CNN的松属物种鉴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425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6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和1D‑PS‑CNN的松属物种鉴别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各类松属近红外光谱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各类松属近红外光谱数据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S2:对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进行改进,构建一维递进卷积神经网络模型1D‑PS‑CNN;S3:利用所述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对1D‑PS‑CNN模型进行训练、验证与测试,并获得最优1D‑PS‑CNN模型;S4:将通过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的未鉴定的松属近红外光谱数据输入1D‑PS‑CNN模型进行物种鉴别。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近红外光谱数据,结合改进的1D‑PS‑CNN模型,相对传统的鉴别方法,对不同的松属物种鉴别更快速、更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种识别,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和1d-ps-cnn的松属物种鉴别方法。


技术介绍

1、松属是松柏类植物中最大的属,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但是,松属植物的基因组十分庞大、分子进化速率慢,造成不同松属物种的特征相似性极高,辨别其物种归属难度很大。目前已有对松属物种类别的研究技术主要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物种的dna分子鉴定技术、显微鉴定法、植物形态学物种鉴定方法等。

2、其中,植物形态学物种鉴定是通过采集样本的根部、茎部、叶部等性状特征,根据性状展现的颜色,纹理特征等性状特点来对松属物种进行鉴别。由于植物形态学物种鉴定方法不需要特定的实验设备和实验试剂,随时可以通过观察即可进行鉴定,因此是目前在松属物种鉴别中应用最广的鉴定方法。但是植物形态学物种鉴定法需要多年识别经验和相关的知识扩充,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显微鉴定法是将样本的根部、茎部、叶部切块制成表皮切片或者石蜡切片,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结构特征来鉴别松属物种。显微鉴定法相对更加准确和客观,但是该方法不仅依赖专业知识,还需要借助仪器和试剂,并且会破坏样本。dna分子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和1D-PS-CNN的松属物种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和1D-PS-CNN的松属物种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法,具体为对每一个特征维度去均值和方差归一化,使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即均值为0,标准差为1,其转化函数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和1D-PS-CNN的松属物种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具体为:在每一松属类别下随机选取20%的预处理后的数据作为模型的测试子集,该类别剩下的80%的数据再随机切分成20%的验证子集和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和1d-ps-cnn的松属物种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和1d-ps-cnn的松属物种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法,具体为对每一个特征维度去均值和方差归一化,使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即均值为0,标准差为1,其转化函数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和1d-ps-cnn的松属物种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具体为:在每一松属类别下随机选取20%的预处理后的数据作为模型的测试子集,该类别剩下的80%的数据再随机切分成20%的验证子集和80%的训练子集,对每一类别预处理后的各类松属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划分后,将各类的训练子集、验证子集和测试子集整合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冬英林灵燕魏建崇翁伟雄陈培亮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江夏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