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载智能监测桥梁支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292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载智能监测桥梁支座结构,涉及桥梁支座领域,包括顶部的顶板和底部的底板,顶板和底板分别与桥梁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顶端设置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顶端固定设有垫板,所述垫板顶端固定设有聚四氟乙烯板,所述顶板底部设有能够与顶板同步移动的滑动压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安装槽内部设置活动块,活动块的力施加在其移动方向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上,若镜面钢板和聚四氟乙烯板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对应方向上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受力就会增加,因此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受力情况就能够反映镜面钢板在聚四氟乙烯板上移动时的摩擦阻力,进而监控二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磨损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支座领域,具体为一种动载智能监测桥梁支座结构


技术介绍

1、桥梁支座是用于连接桥墩和桥梁主体的部件,在承载桥梁重量的同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它能够在使用期间将桥梁上部主体部分所承受的载荷和变形可靠的传递给桥墩,从而对桥梁起到保护的作用。

2、桥梁支座的主体部分为橡胶材质,能够在桥梁上下结构发生相对移动时,利用其自身的形变能力对该相对位移进行缓冲,保证了桥梁整体结构不被破坏,而橡胶部件的受力情况也反映了桥梁的载荷和形变情况,因此需要再使用期间对这一受力情况进行监控,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7078389u的动载智能监测桥梁支座。

3、现有技术中桥梁支座的支撑板和橡胶块之间并非固定连接,而是通过钢板和聚四氟乙烯板滑动连接,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小,能够通过水平滑动来缓冲桥梁上下结构之间的水平位移,但是钢板和聚四氟乙烯板必然会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而老化磨损,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也会因此而增大,但是现有技术中并不能对二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行实时监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载智能监测桥梁支座结构,包括顶部的顶板(1)和底部的底板(2),所述底板(2)顶端设置有橡胶块(16),所述橡胶块(16)顶端固定设有垫板(17),所述垫板(17)顶端固定设有聚四氟乙烯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底部设有能够与顶板(1)同步移动的滑动压块(9),所述滑动压块(9)底端固定设有与聚四氟乙烯板(18)顶端相接触的镜面钢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载智能监测桥梁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压块(9)顶端通过螺栓设有两个遮挡板(11),所述遮挡板(11)盖在安装槽(10)顶部,两个遮挡板(11)拼接为一个完整的圆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载智能监测桥梁支座结构,包括顶部的顶板(1)和底部的底板(2),所述底板(2)顶端设置有橡胶块(16),所述橡胶块(16)顶端固定设有垫板(17),所述垫板(17)顶端固定设有聚四氟乙烯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底部设有能够与顶板(1)同步移动的滑动压块(9),所述滑动压块(9)底端固定设有与聚四氟乙烯板(18)顶端相接触的镜面钢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载智能监测桥梁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压块(9)顶端通过螺栓设有两个遮挡板(11),所述遮挡板(11)盖在安装槽(10)顶部,两个遮挡板(11)拼接为一个完整的圆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载智能监测桥梁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顶端固定设有钢盆(7),所述橡胶块(16)位于钢盆(7)内部,所述垫板(17)顶端延伸至钢盆(7)顶部,所述底板(2)底端固定设有多个连接插杆(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载智能监测桥梁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盆(7)外端镶嵌有多个第一压力传感器(15),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5)设在控制器(3)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压力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林田志张保民陈健暴娟赵九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