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钢包内余钢量的包底结构,属于冶金行业钢铁连铸。
技术介绍
1、在钢包浇注过程中,钢液沿钢包长水口进入中间包。随着浇注过程的进行,钢包内液面逐渐下降,而在浇注末期,由于汇流漩涡的存在,钢渣易被卷入中间包内。下渣行为不仅会影响钢水的可浇性,易造成水口堵塞,且会在连铸坯中形成夹杂物,恶化其综合力学性能。因此,钢包下渣是制约洁净钢生产的重要因素。
2、为提高钢水的洁净度,实际生产过程中常采用留钢操作,即采用电磁法、振动法和超声法等技术检测到下渣时立即关闭长水口,但钢包内余钢量较多,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倾斜包底法、环出钢口吹氩法、底吹氩气法等减少余钢量的技术,但这些技术对原操作工艺改动较大,现场实施难度较大。为此,亟需提出一种简单易行的减少钢包内残钢量的技术。
3、申请公布号为cn110756789a的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一种减少if钢钢包铸余的钢包包底及方法,在该专利技术中,水口上方的凹槽区与包底其余部分的高度差为40~50 mm,能够达到减少钢包内余钢量的目的,但是,钢包浇注末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钢包内余钢量的包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将包底划分成若干个不同高度的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为包底的中心区域,所述中心区域为圆柱形,高度最高;其它区域围绕中心区域圆周方向划分,其它区域中高度最低的区域设有水口(8)和挡坝(9),挡坝(9)位于中心区域与水口(8)之间,其它区域中高度最高的区域与高度最低的区域相对布置,其它区域中从高度最高的区域到高度最低的区域形成若干个台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钢包内余钢量的包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坝(9)的高度大于包底中心区域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钢包内余钢量的包底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钢包内余钢量的包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将包底划分成若干个不同高度的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为包底的中心区域,所述中心区域为圆柱形,高度最高;其它区域围绕中心区域圆周方向划分,其它区域中高度最低的区域设有水口(8)和挡坝(9),挡坝(9)位于中心区域与水口(8)之间,其它区域中高度最高的区域与高度最低的区域相对布置,其它区域中从高度最高的区域到高度最低的区域形成若干个台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钢包内余钢量的包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坝(9)的高度大于包底中心区域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钢包内余钢量的包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坝(9)靠近水口(8)且与水口(8)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钢包内余钢量的包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的高度h为100~300 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钢包内余钢量的包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的直径为包底直径的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波,谢荣圆,张彩东,丁志军,刘颖,王鑫,田志强,车晓锐,李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河钢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