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碰撞缓冲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1、传统碰撞缓冲吸能装置多是利用材料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存在不少的局限性,如普通碰撞缓冲材料纵向刚度低,碰撞行程过长时材料容易失稳,且变形之后无法复原,只能单次使用,并且缓冲机构都很庞大,不能适应狭小的安装空间。大部分缓冲机构只能吸收正面碰撞的能量,对斜碰的缓冲效果不佳。比如气囊,由于实际材料问题不能过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限制于临界负荷,容易失稳弯曲和偏移从而失效。
2、现有技术通过将一维展开机构和碰撞缓冲材料结合在一起以解决这一问题,如公开号为cn 113715764 a“一种一维展开机构与吸能材料复合作用的碰撞缓冲吸能装置”专利中,将一维展开机构与吸能材料组合得到一种碰撞缓冲吸能装置,该一维展开机构由上、下平台和支链构成,可以实现一维方向的伸展和收拢,一维展开机构内部的吸能材料在压溃过程中吸收碰撞能量,从而缓冲碰撞冲击。然而该专利中吸能材料选择为铝蜂窝、波纹管、泡沫铝或玻璃钢,这类吸能材料安装至一维展开机构后,在储存状态下无法收拢折叠,占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碰撞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1)和碰撞缓冲组件(2),所述支撑结构(1)包括底板(3)、顶板(4)和支撑连杆(5),所述底板(3)和顶板(4)均为正方形结构、尺寸相等且底板(3)与顶板(4)所在平面互相平行,所述底板(3)与顶板(4)之间在四角处各通过一条支撑连杆(5)连接,所述支撑连杆(5)包括上连杆(6)、下连杆(7)以及上连杆(6)和下连杆(7)两端的转动副,所述上连杆(6)与顶板(4)之间、下连杆(7)与底板(3)之间以及上连杆(6)与下连杆(7)之间均通过转动副连接,每条支撑连杆(5)中各转动副轴线平行设置,且相对角布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碰撞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1)和碰撞缓冲组件(2),所述支撑结构(1)包括底板(3)、顶板(4)和支撑连杆(5),所述底板(3)和顶板(4)均为正方形结构、尺寸相等且底板(3)与顶板(4)所在平面互相平行,所述底板(3)与顶板(4)之间在四角处各通过一条支撑连杆(5)连接,所述支撑连杆(5)包括上连杆(6)、下连杆(7)以及上连杆(6)和下连杆(7)两端的转动副,所述上连杆(6)与顶板(4)之间、下连杆(7)与底板(3)之间以及上连杆(6)与下连杆(7)之间均通过转动副连接,每条支撑连杆(5)中各转动副轴线平行设置,且相对角布置的两条支撑连杆(5)的各转动副轴线互相平行,相邻角布置的两条支撑连杆(5)其中一条支撑连杆(5)的各转动副轴线与另一条支撑连杆(5)的各转动副轴线互相垂直;所述碰撞缓冲组件安装于支撑结构(1)内部且与各支撑连杆(5)互不干涉,装置承压时支撑结构(1)的底板(3)或顶板(4)与物体接触,并在压力作用下收拢,在收拢过程中,支撑结构(1)内的碰撞缓冲组件受压变形吸收碰撞能量,起到缓冲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碰撞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缓冲组件(2)为气囊(8),所述气囊(8)两端分别与底板(3)和顶板(4)连接,所述气囊(8)由外到内依次设有防火防爆层(9)、承压层(10)和气密层(11),所述气囊(8)底部设有充放气组件,所述充放气组件与气密层(11)连通,所述底板(3)对应所述充放气组件设有充放气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收纳的碰撞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8)设计有两种充气方式,分别为快速充气和常规充气,快速充气采用三氮化钠反应器充气,常规充气采用气泵充气,对应设计有两套充放气组件,两套充放气组件相互独立,单个气囊(8)仅安装其中一套充放气组件;采用三氮化钠反应器充气时,所述充放气组件包括三氮化钠...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