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光配方及水稻育秧光源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421259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育秧光配方及水稻育秧光源。水稻育秧光配方,包括红光、白光及紫外线,以光量子通量密度计算红光、白光及紫外线的配比为(2~4):(0.5~1.5):(0.2~0.8)。上述水稻育秧光配方中,通过合理配置红光、白光及紫外光的比例,能有效缩短水稻育秧周期,经实验验证水稻育秧时间可以从常规30天缩短至15~17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育秧光配方及水稻育秧光源


技术介绍

1、水稻育秧是水稻产业实现机械化、无人化最后一个环节。我国水稻产业采用旱育稀播工艺,在该工艺条件下,育秧阶段是在旱地基质中完成。近年来育秧环节逐渐开始探索自动化模式,采用育秧工厂模式或者工厂化模式进行育秧生产,在自动化育秧模式下,为了充分利用厂房空间,秧苗盘一般多层放置,往往需要人工补光,常规补光光源虽然能进行育秧,但育秧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自动化育秧模式下能缩短育秧周期的水稻育秧光配方及水稻育秧光源。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水稻育秧光配方,包括红光、白光及紫外线,以光量子通量密度计算红光、白光及紫外线的配比为(2~4):(0.5~1.5):(0.2~0.8)。

4、上述水稻育秧光配方中,通过合理配置红光、白光及紫外光的比例,能有效缩短水稻育秧周期,经实验验证水稻育秧时间可以从常规30天缩短至15~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育秧光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育秧光配方包括红光、白光及紫外线,以光量子通量密度计算所述红光、白光及紫外线的配比为(2~4):(0.5~1.5):(0.2~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光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波长范围为620nm~69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光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波长范围为440nm~49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光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波长范围为180nm~29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光配方,其特征在于:光强范围为4500勒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育秧光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育秧光配方包括红光、白光及紫外线,以光量子通量密度计算所述红光、白光及紫外线的配比为(2~4):(0.5~1.5):(0.2~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光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波长范围为620nm~69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光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波长范围为440nm~49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光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波长范围为180nm~29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光配方,其特征在于:光强范围为4500勒克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学军吕小鸿李会林解保盛那永光刘彦坤石有光段肖霞汤垚过钰
申请(专利权)人:中向春雷黑龙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