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定子组件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2164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定子组件及电机,涉及电机技术领域,解决了定子安装与拆解困难、定子发热严重且内部散热冷却不足的技术问题。该定子冷却结构包括套设在定子外侧的冷却套筒;冷却套筒为分体结构,由若干块冷却分块首尾拼接而成;每块冷却分块的拼接侧均设置有外流道半槽,相邻两块冷却分块上的外流道半槽拼接在一起后形成一条外冷却流道;定子内圈中设置有内冷却流道;还包括设置在定子两端且分别与内冷却流道和外冷却流道连通的衔接冷却流道;内冷却流道直径小于外冷却流道直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块铝套结构便于整机定子的安装与拆解,每块铝套开设通风口与外冷却流道,在定子内圈中设置内冷却流道,可以对电机定子整体有效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分块铝套的定子冷却结构、定子组件及电机


技术介绍

1、电机运行过程中受多种损耗影响,发热问题一直是设计研发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定子温度越高,相同电流下损耗便越大,电磁性能便越低,甚至无法长久运行。就现有技术而言,对定子的冷却一般采用绕组内嵌热管散热,或者直接定子齿轭部开孔冷却,或通过含水冷流道的机壳进行传递散热,或者直接在壳体内通风冷却定子与绕组。以上这些冷却结构存在制作工艺复杂,或成本较高,或冷却效果不足的诸多问题。

2、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冷却装置,借助机壳水道引出冷却管路经定子绕组端部从端盖出口处流出。该方式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定子的冷却效果,但也非常有限,一方面壳体制作成本高,加工工艺复杂;另一方面,对电机定子尤其是电机中部绕组冷却效果不佳,造成定子绕组局部温度较高,温差梯度较大,从而影响电机整体温控性能及电机寿命;再者位于定子外侧的壳体为整体结构,安装时壳体与定子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由于过盈作用导致整个圆柱形的壳体极难拆卸,而顺利拆卸则需要更高温度下进行,但为了保证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定子外侧的冷却套筒;所述冷却套筒为分体结构,由若干块冷却分块首尾拼接而成;每块所述冷却分块的拼接侧均设置有外流道半槽,相邻两块所述冷却分块上的所述外流道半槽拼接在一起后形成一条外冷却流道;定子内圈中设置有用于冷却定子内部的内冷却流道;还包括设置在定子两端且分别与所述内冷却流道和所述外冷却流道连通的衔接冷却流道;所述内冷却流道直径小于所述外冷却流道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冷却分块上还贯穿设置有通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却流道数量为若干条,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定子外侧的冷却套筒;所述冷却套筒为分体结构,由若干块冷却分块首尾拼接而成;每块所述冷却分块的拼接侧均设置有外流道半槽,相邻两块所述冷却分块上的所述外流道半槽拼接在一起后形成一条外冷却流道;定子内圈中设置有用于冷却定子内部的内冷却流道;还包括设置在定子两端且分别与所述内冷却流道和所述外冷却流道连通的衔接冷却流道;所述内冷却流道直径小于所述外冷却流道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冷却分块上还贯穿设置有通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却流道数量为若干条,设置在定子内圈的每个槽楔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冷却流道包括变径连接管道,所述变径连接管道的大头端与所述外冷却流道连通,小头端与所述内冷却流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冷却流道还包括内圈连接管道、外圈连接管道;其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勐张芳周祖豪郭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