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氢能源储存的,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储氢式多级流化床的储氢系统。
技术介绍
1、氢气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中,由于氢气在储存中,由于氢气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在特殊的情况下会发生爆炸。目前,为了能够有效地将氢气进行大量储备,以提高后期运输的便利性,并且确保氢气的储存更加稳定,避免发生爆炸等事故,所采取的措施为,将氢气与储氢合金反应,之后形成较为稳定的储氢化合物,并且在需要使用氢气时,仅需对储氢化合物进行加热,即可实现将氢气释放出来的目的。然而,在实际的储氢工序中,由于氢气与储氢合金在反应的过程中放热,如果不及时将热量带走的话,会影响储氢的效率。而且由于储氢合金多为粉末状的形态,这样,无法确保氢气能够充分地通过储氢合金粉末之间的间隙,进而致使反应不充分的问题出现。同样的,在后续的氢气的释放时,需要对反应后的储氢化合物进行加热,从而促使氢气的释放。但是,由于反应后的储氢化合物亦为粉末状的形态,其热传递的效率较低,进而造成氢气释放缓慢的情况发生,降低了放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储氢式多级流化床的储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安装有出气罩的多级流化床,所述多级流化床的进口端通过进气管系分别与储氢罐的出口和中间罐的出口连通,多级流化床的出口通过排气管系与循环泵连通,且出气罩的出口与循环泵连通,循环泵的出口端分别与进气管系的进口、储氢罐的进口、中间罐的进口及第一直供管连通,连通储氢罐的出口和中间罐的出口的连通管上装配有温控器,且储氢罐的出口连通有第二直供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储氢式多级流化床的储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流化床包括沿竖直方向向上依次连接的多个流化储氢床体,出气罩安装于位于最上方的流化储氢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储氢式多级流化床的储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安装有出气罩的多级流化床,所述多级流化床的进口端通过进气管系分别与储氢罐的出口和中间罐的出口连通,多级流化床的出口通过排气管系与循环泵连通,且出气罩的出口与循环泵连通,循环泵的出口端分别与进气管系的进口、储氢罐的进口、中间罐的进口及第一直供管连通,连通储氢罐的出口和中间罐的出口的连通管上装配有温控器,且储氢罐的出口连通有第二直供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储氢式多级流化床的储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流化床包括沿竖直方向向上依次连接的多个流化储氢床体,出气罩安装于位于最上方的流化储氢床体的上端,于出气罩与这些流化储氢床体之间安装有床身高度调整机构,所述床身高度调整机构与机架连接,各所述流化储氢床体均与进气管系连通,于各流化储氢床体的下端固定有单向布气座,且位于下方的流化储氢床体与其上方的流化储氢床体经单向布气座单向导通,各单向布气座与进气管系连通,位于最下端的单向布气座的下端与外界隔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储氢式多级流化床的储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储氢床体包括相互套装的下筒体和上筒体,于所述下筒体和上筒体内形成储氢腔,储氢合金粉末填充于储氢腔内,下筒体和上筒体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单向布气座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储氢式多级流化床的储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的下部套装于下筒体的上部外,于上筒体的上端同轴构造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径向长度小于上筒体的径向长度,且连接筒的上端与相对应的单向布气座连接固定,于连接筒的外周壁上构造有排气接头管和投料接头管,所述排气接头管和投料接头管上分别安装有排气控制阀和投料控制阀,且排气接头管与排气管系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储氢式多级流化床的储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布气座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设置在第二座体的上端,于第一座体的上端安装有多个进气帽,于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构造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连通进气管系与各进气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储氢式多级流化床的储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包括开设于第一座体内多个导气孔,这些导气孔与进气帽一一对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梅,赵鑫,刘治平,可丹丹,李宇,吴永丽,杨忠萍,汪向磊,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