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型脑瘫儿童分髋牵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209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痉挛型脑瘫儿童分髋牵引器,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有支撑座和滚轮构成;分髋机构,所述分髋机构包括设置在移动底座上方的横条,所述横条内对称开设有两个调节腔,两个所述调节腔的相对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筒,每个所述第二活塞筒内均设置有可前后滑动第二活塞板,两个所述第二活塞板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均贯穿对应的调节腔,并固定连接有弧形内撑板,两个所述弧形内撑板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杆。该牵引器在使用时,采用站立式内支撑的方式,不仅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患者,且相对现有技术,每次使用都较为简单,无需穿戴和卸下,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髋牵引器领域,尤其涉及痉挛型脑瘫儿童分髋牵引器


技术介绍

1、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关键在于降低过高的下肢张力,缓解内收肌、腘绳肌痉挛。促进步态正常,恢复行走功能。影响行走、站立的常见问题是剪刀步态,其原因在于髋内收肌痉挛,导致髋关节内收、内旋,表现在迈步时,下肢想前内侧迈出,长期不能缓解会继发出现臀中肌受损,造成臀中肌的力量降低,甚至会出现臀中肌无力状态。往往同时伴有腘绳肌痉挛而出现膝关节屈曲;下肢向前摆动时足趾拖地;髋膝过分屈曲,站立相对时间延长,迈步相时间缩短,步基减小,步幅减小,平衡失调步态不稳,难以行走;

2、现在,通过纠正器将髋关节分开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现有市面的纠正器一般都是穿戴式的,在穿戴后,可将患者的大腿根部撑开,以实现将髋关节分开的目的,采用该方式,每次使用都需要进行穿戴,不使用时,又需要将其卸下,这样的操作显然是较为麻烦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分髋牵引器,该牵引器在使用时,采用站立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痉挛型脑瘫儿童分髋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分髋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开设在移动底座(1)下端的矩形槽(3),所述矩形槽(3)的内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所述第一螺纹杆(4)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9),所述第一滑块(9)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10),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下端均延伸至外界,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阻尼支撑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分髋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7),所述第一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痉挛型脑瘫儿童分髋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分髋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开设在移动底座(1)下端的矩形槽(3),所述矩形槽(3)的内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所述第一螺纹杆(4)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9),所述第一滑块(9)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10),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下端均延伸至外界,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阻尼支撑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分髋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7),所述第一转动杆(7)的右端延伸至矩形槽(3)内,所述第一转动杆(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6),所述第一螺纹杆(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5)与第二锥齿轮(6)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分髋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层,所述移动底座(1)的左侧部分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杆(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分髋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内开设有空腔(13),所述空腔(13)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15),所述空腔(13)的内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活塞筒(16),所述第二滑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