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驱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牵引系统及牵引电机。
技术介绍
1、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主要由永磁同步电机组成,永磁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过载能力强、效率高等优点,相对于异步电机,功率密度更大,便于维护且更节能环保,近年来成为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重点之一。永磁电机的牵引系统与异步电机不同,所以针对永磁电机的牵引系统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牵引系统及牵引电机,设置了逆变模块对受电弓输出的直流电进行转换,转换后的交流电为牵引电机供电。同时设置了负载接触器,在必要的时候将永磁牵引电机与逆变器有效地断开,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以实现避免永磁牵引电机产生的反电势的影响。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牵引系统,包括:
3、逆变模块,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正端与正极受电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正极受电弓的第二端与电源线的正极连接,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负端与负极受电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负极受电弓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线的负极连接,用于将电源线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为牵引电机供电;
4、负载接触器,所述负载接触器的第一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载接触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牵引电机的供电端连接。
5、另一方面,还包括预充模块;
6、所述预充模块第一端与所述正极受电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预充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正端连接;
7、所述预充模块用于为所述逆变模块预充
8、另一方面,所述预充模块包括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及预充电阻;
9、所述第一接触器的触头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接触器的触头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正极受电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触头的第二端与所述预充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预充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触头的第二端连接且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正端连接;
10、所述第二接触器用于吸合触头以为所述预充模块预充电,所述第一接触器用于吸合触头以为所述预充模块提供电能。
11、另一方面,还包括第一电感;
12、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极受电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正端连接;
13、所述第一电感用于防止电流突变。
14、另一方面,还包括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及第三电流传感器;
15、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正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负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正极受电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正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与负极受电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负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牵引电机的供电端连接;
16、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电压,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正端的电流,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负端的电流,所述第三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逆变模块输出的电流。
17、另一方面,还包括支撑电容及第一电阻;
18、所述支撑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正端连接,所述支撑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均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负端连接;
19、所述支撑电容及所述第一电阻用于稳定电压。
20、另一方面,在列车的动拖比为n:1时,所述逆变模块的数量为n个,所述负载接触器的数量为n个,所述牵引电机的数量为n个,所述逆变模块、所述负载接触器与所述牵引电机一一对应。
21、另一方面,在所述牵引电机的供电电流为三相交流电时,所述逆变模块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第五可控开关及第六可控开关;
22、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正极受电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六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负极受电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且连接的公共端接入所述电机的第一相供电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且连接的公共端接入所述电机的第二相供电端,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且连接的公共端接入所述电机的第三相供电端;
23、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所述第三可控开关、所述第四可控开关、所述第五可控开关及所述第六可控开关用于将受电弓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并为所述牵引电机供电。
2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牵引电机,包括上述的牵引系统。
25、另一方面,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牵引电机的出风口的挡风罩板。
2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牵引系统及牵引电机,涉及电机驱动领域,包括逆变模块,逆变模块的输入正端与正极受电弓的第一端连接,正极受电弓的第二端与电源线的正极连接,逆变模块的输入负端与负极受电弓的第一端连接,负极受电弓的第二端与电源线的负极连接,用于将电源线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为牵引电机供电;负载接触器,负载接触器的第一端与逆变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接触器的第二端与牵引电机的供电端连接。设置了逆变模块对受电弓输出的直流电进行转换,转换后的交流电为牵引电机供电。同时设置了负载接触器,在必要的时候将永磁牵引电机与逆变器有效地断开,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以实现避免永磁牵引电机产生的反电势的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充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模块包括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及预充电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及第三电流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电容及第一电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列车的动拖比为n:1时,所述逆变模块的数量为n个,所述负载接触器的数量为n个,所述牵引电机的数量为n个,所述逆变模块、所述负载接触器与所述牵引电机一一对应。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牵引电机的供电电流为三相交流电时,所述逆变模块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第五可控开关及第六可控开关;
9.一种牵引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牵引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牵引电机的出风口的挡风罩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充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模块包括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及预充电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及第三电流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电容及第一电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娟,孙景明,胡腾,胡清,张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