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1200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涉及充电桩的技术领域,包括充电机构、排气机构及理线机构,其中,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柜、充电线及充电头;所述排气机构设置于安装柜的内侧并用于对安装柜内的热气与湿气排出到安装柜之外,所述排气机构包括支撑板、电动机、支撑条;所述理线机构设置于排气机构的上方并用于对安装柜内的充电线按“S”型形态进行排布,并实现让充电线伸展到安装柜的外部或收拢到安装柜的内部,理线机构包括升降板、液压缸及伸缩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具有方案合理、结构巧妙、使用方便的特点,可有效提升充电设备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的,具体涉及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充电桩为了方便车主进行充电,常常在充电枪上连接一条长长的充电线,在使用过程中这条长长的线的确增大了充电枪的延伸区域,不同车型上的不同位置的充电口也可以非常顺利地与充电枪相连接。

2、但是,使用后将充电枪悬挂在充电桩上后,长长的充电线随意地拖拽在充电桩附近的地面上,尤其是针对于地下停车库而言,不仅造成了充电操作区域的杂乱无章,且在拉扯充电枪线缆过程中极易与水泥地面产生拖拉摩擦,使得线缆极易损伤,来来往往进行充电的汽车或车主造成伤害风险,例如绊倒、滑倒或者漏电触电事故。

3、当然,也有车主将充电线缠绕多圈后直接堆放在地面上,或着按照要求挂放到充电桩的指定挂架上,如果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不注意,容易在这些卷绕在一起的充电线中产生涡流,并且随着缠线及放线次数的增多,充电线自身就容易上劲打卷,使得车主每次使用前后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线,极大地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机构(10)、排气机构(20)及理线机构(30),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机构(20)包括支撑板(201)、电动机(202)、支撑条(201),所述支撑板(201)设于安装柜(102)的内部并水平安装于安装柜(102)的下部,所述电动机(202)设有一对且前后对称分布,所述电动机(202)通过电机板(203)水平安装于支撑板(201)的上侧,所述支撑板(201)的中间设有矩形的贯通槽(201a),并在贯通槽(201a)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一对叶轮壳(204),并在叶轮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机构(10)、排气机构(20)及理线机构(30),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机构(20)包括支撑板(201)、电动机(202)、支撑条(201),所述支撑板(201)设于安装柜(102)的内部并水平安装于安装柜(102)的下部,所述电动机(202)设有一对且前后对称分布,所述电动机(202)通过电机板(203)水平安装于支撑板(201)的上侧,所述支撑板(201)的中间设有矩形的贯通槽(201a),并在贯通槽(201a)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一对叶轮壳(204),并在叶轮壳(204)的侧面中心对称设有一对吸气口(204a),所述叶轮壳(204)的中间转动连接有叶轮轴(205),所述叶轮轴(205)在叶轮壳(204)的内部连接有叶轮(206),所述叶轮壳(204)的端面同轴连接有叶轮盖(207),并在叶轮盖(207)的中间同轴设有出气口(207a),并在出气口(207a)通过管道连通到安装柜(102)的外侧,所述叶轮壳(204)的下侧水平焊接有叶轮座(208),并将叶轮座(208)安装于支撑板(201)的上侧,位于同侧的电动机(202)的输出轴与叶轮轴(205)通过联轴器(209)进行连接,所述支撑条(201)设有一对且前后对称分布,所述支撑条(201)为“┴”型结构并竖直朝上连接于贯通槽(201a)的槽壁上,所述支撑条(201)上滑动连接有连接套(211),所述叶轮轴(205)为偏心轴并在偏心段铰接有连杆条(212),并将连杆条(212)的另一端对应铰接于相邻的连接套(211)的侧面,所述支撑条(210)的下部对称铰接有一对连接板(213),所述连接套(211)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一对连接条(214),并将连接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新建袁钱胤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