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其联专利>正文

一种卷尺及其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105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卷尺,其包括尺壳,来容纳安装可以旋转的尺芯盘、尺簧、尺带;尺芯盘,使尺带卷绕在尺芯盘上,尺带的一端伸出尺壳外;驱动机构,使尺簧通过驱动机构与尺芯盘呈驱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尺簧布置在尺壳一侧位置空腔,而尺芯盘布置在尺壳另一侧位置空腔并可转动地安装在尺壳中的尺芯轴上,尺芯盘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布置有作为驱动机构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使尺芯盘能够通过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与尺簧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采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驱动机构,它在提高变速比的情况下,同时也缩小了卷尺的体积,减薄了厚度,特别适合在长卷尺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巻尺和相关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巻尺包括尺壳、尺芯盘和尺簧盘,尺芯盘设于尺壳内,用于尺带抽出和收巻, 尺簧盘设于尺壳内,通过巻縮的尺簧驱动尺芯盘旋转,中心设置有尺簧盘轴。这种巻尺 使用时, 一般是短尺带,如果尺带过长,就不容易巻縮起来,而且造成巻尺的体积偏大, 不容易手握和使用,或者尺带在巻过程中速度过快,特别是尺带刚收縮时候,容易发生 伤人事故,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量的工作。另査,专利号为ZL99225503.1的中国技术专利《巻尺的收放机构》(授权公告 号CN2374839Y),该专利包括前壁体、后壁体、传动机构,其特点是传动机构由摇动 杆、转动盘、固定环、卡合盘,及巻尺盘所构成;固定环内环缘部,有一齿轮轨可与多个 卫星齿轮相啮合,卫星齿轮置于转动盘内的多个突出短轴上,转动盘中间,突出有一固定 轴,卡合盘可在固定轴上转动,卡合盘一侧有一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各个卫星齿轮相啮 合,另一侧面有突块,突块卡入巻尺盘中,可带动巻尺盘转动,巻尺盘在后壁体所形成的 突缘中转动。该专利在尺壳内增加了行星齿轮变速机构以实现快速回收尺带的目的。类 似的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520060899.2的中国技术专利《巻尺的变速机构》 (授权公告号CN2804789Y),又如专利号为ZL200720110845.1的中国技术专利《一 种具有单向传动机构的巻尺》(授权公告号CN201050972Y)。上述专利基本上都是将行 星变速机构设置于摇手座和尺芯盘之间,使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摇手快速便利地巻起尺 带,但是对尺芯盘和尺簧如何更好地驱动实现稳定有力地回收尺带没有报道。另査,专利号为200610154503. X的中国专利"一种长尺",其包括有壳体、安装在 壳体里可以旋转的尺芯盘、尺簧、尺带,尺带巻绕在尺芯盘上,尺带的一端伸出壳体外, 尺簧通过驱动机构与尺芯盘呈驱动连接,壳体的按钮与尺芯盘之间设置有制动机构,与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通过中间分割安装板将壳体的空腔分成左、右安装空腔,其中尺 簧分布在一安装空腔中,尺芯盘分布在另一安装空腔中,驱动机构的一端与尺簧的--端 连接,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尺芯盘连接,其便于手握使用、容易组装生产,适合在长尺 上推广应用,其美中不足之处在于,需要增加分割安装板,而且在尺芯盘和尺簧之间布 置上齿轮传动机构,所以造成巻尺的尺壳厚度增加,体积增大,存在不利手握操作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紧凑、体积小、驱动稳定 有力的巻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紧凑、体积小、驱动稳 定有力的相关的驱动机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首要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巻尺,其包括一尺壳,来容纳安装可以旋转的尺芯盘、尺簧、尺带;一尺芯盘,使尺带巻绕在尺芯盘上,尺带的一端伸出壳体外;一驱动机构,使尺簧通过驱动机构与尺芯盘呈驱动连接; 其特征在于尺簧布置在尺壳一侧位置空腔,而尺芯盘布置在尺壳另--侧位置空腔,并 可转动地安装在尺壳中的尺芯轴上,尺芯盘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 布置有作为驱动机构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使尺芯盘能够通过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与尺簧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采用两级串联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以大大提 高变速比,增加传动力矩,使巻尺回巻时候更加稳健有力,而速度适中,避免过快而伤 人。具体实施方案之一是,所述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是 尺芯盘里侧部具有往里的中心齿轮; 第一行星架,顶端具有中心传动齿轮;第一行星齿轮组,可转动地布置于第一行星架上,并与尺芯盘中部的中心齿轮啮合; 第二行星架,中心通过键槽或者异形孔与尺簧盘中心凸出的轴套进行连接; 第二行星齿轮组,可转动地布置在第二行星架上,并与第一行星架的中心传动齿轮 啮合;以及内齿轮套,内壁具有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啮合的环状齿轮,并 将所述的第一行星架及第二行星架容置于内,内齿轮套横向地固定在尺壳里。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内齿轮套通过侧面的卡部固定在尺壳侧面的卡孔中,便于组装 固定。再改进,所述的内齿轮套侧面圆周分布有限位凸起圆柱,与尺壳侧面的限位孔配合, 以提高连接稳固性。具体实施方案之二是,所述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是-尺芯盘外侧部具有往里的中心齿轮; 第一行星架,顶端具有中心传动齿轮;5第一行星齿轮组,可转动地布置于第一行星架上,并与尺芯盘中部的中心齿轮啮合; 第二行呈架,中心通过连接槽或者连接件与尺簧进行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可转动地布置在第二行星架上,并与第一行呈架的中心传动齿轮 啮合;以及内齿轮套,内壁具有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啮合的环状齿轮,并 将所述的第一行星架及第二行星架容置于内,内齿轮套设置在连接板上,再固定在尺壳 中。最后,所述的连接板用螺钉固定在尺壳里或者与尺壳连接成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行星轮系传动变速机构设于尺芯盘内,在提 高变速比的情况下,同时也縮小了巻尺的体积,减薄了厚度,特别适合在长巻尺上应用, 该结构紧凑简单,容易装配,强度高,且性能稳定可靠,回巻尺带稳健有力,速度适中, 避免速度过快带来的不安全因素。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分解组装图; 图4为实施例1另一视角的分解组装图。 图5为实施例2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7为实施例2分解组装图8为实施例2另一视角的分解组装图。图9为内齿轮套与尺壳连接示意图之一; 图10为内齿轮套与尺壳连接示意图之二; 图11为为内齿轮套与尺壳连接示意图之三; 图12为内齿轮套与尺壳连接示意图之四; 图13为内齿轮套与尺壳连接示意图之五。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歩详细描述。实施例h参考图l、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具有行星齿轮传动机 构的巻尺包括尺壳、尺芯盘4、尺簧盘3和行星齿轮机构。尺壳由正尺壳ll和反尺壳l组装配合而成,对合后用螺钉连接,使:i—H尺壳ll和反尺壳l之间形成容纳空腔。尺芯盘4可转动地设于尺壳空腔内的一侧部位空间中,用于 驱动尺带6抽出和收巻,对应地,在尺壳开有供尺带6伸出的开口,尺芯盘4里侧部具 有往里的中心齿轮4a,而尺簧盘3设于尺壳空腔内另一侧部位空间中,具有巻縮的尺簧 2,也可转动,尺簧2 —端通常通过卡槽固定在尺壳里,另一端通过卡槽固定在尺簧盘 中心柱的卡槽中,尺簧盘3中心还设置有尺簧盘轴套31, 一尺芯轴5贯穿于尺簧盘3 中心,两端分别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在正尺壳11和反尺壳1的中心部位,使尺芯盘4 和尺簧盘3都可以绕着尺芯轴5旋转。尺芯盘4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容纳空间41,容纳空间41内布置有作为驱动机构的 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使尺芯盘4能够通过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与尺簧盘3连接在一起,从 而实现了与尺簧2的间接连接。本实施例子中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采用两级串联的行呈齿轮减速机构,以获得高的变 速比,变速比是1: 6-10。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架8、第一行呈齿轮组8b、第二行星架9、第二行星 齿轮组9b和内齿轮套10等主要部件。尺芯盘4里侧部具有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尺,其包括 一尺壳,来容纳安装可以旋转的尺芯盘、尺簧、尺带; 一尺芯盘,使尺带卷绕在尺芯盘上,尺带的一端伸出尺壳外; 一驱动机构,使尺簧通过驱动机构与尺芯盘呈驱动连接; 其特征在于:尺簧布置在尺壳一侧位置空腔,而尺芯盘布置在尺 壳另一侧位置空腔并可转动地安装在尺壳的尺芯轴上,尺芯盘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布置有作为驱动机构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使尺芯盘能够通过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与尺簧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华张令辉
申请(专利权)人:吴其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