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薄电池钢壳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070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薄电池钢壳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垫片和减薄模,所述凹模上开设有第一冲压通孔,所述第一冲压通孔包括锥孔段和第一直孔段,所述垫片上开设有第二冲压通孔,所述第二冲压通孔为直孔,所述减薄模上开设有第三冲压通孔,所述第三冲压通孔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三直孔段和第四直孔段,所述凹模、所述垫片和所述减薄模依次叠置,所述第一冲压通孔、所述第二冲压通孔和所述第三冲压通孔同轴。本技术减薄电池钢壳冲压模具,所述凹模中所述锥孔段和所述第一直孔段的连接部形成的孔肩下移后,快速更换厚度更厚的所述垫片即可,而无需将整个冲压模具更换,其维护成本低,更换操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钢壳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减薄电池钢壳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1、电池钢壳由冲压设备多次级进式冲压形成,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21800152.x的专利文件所述,包括多个拉伸工位。每个拉伸工位上,上方设置冲头,下方设置模具。工作时,冲头伸入模具内,对前一级形成的电池钢壳进行冲压拉伸,如此,经过多个拉伸工位的级进式拉伸后成型。

2、电池生产过程中,为增加电池钢壳的容量,常会对电池钢壳的壁厚进行减薄处理,以便可在同一外径下增大电池钢壳的内径。由于电池钢壳的开口端部后期需卷边封口,卷边封口过程中电池钢壳的开口端部会被进一步拉伸,为防止电池钢壳的开口端部因进一步拉伸而破裂,电池钢壳的开口端部需保持一定的厚度,所以在对电池钢壳的壁厚进行减薄处理后,电池钢壳开口端部101的厚度一般要比电池钢壳下部102的厚度大,如图1所示的冲压后带喇叭段103(后序喇叭段需裁剪掉)的电池钢壳中,电池钢壳开口端部101的外径一般比电池钢壳下部102的外径大。

3、为形成图1所示的电池钢壳,现有减薄电池钢壳的冲压模具,如图2所示,包括一体结构的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薄电池钢壳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凹模、垫片和减薄模,所述凹模上开设有第一冲压通孔,所述第一冲压通孔包括锥孔段和第一直孔段,所述锥孔段中直径较小的一端的孔径与所述直孔段的孔径相同,所述锥孔段中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直孔段同轴连接,所述垫片上开设有第二冲压通孔,所述第二冲压通孔为直孔,所述减薄模上开设有第三冲压通孔,所述第三冲压通孔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三直孔段和第四直孔段,所述第四直孔段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三直孔段的孔径,所述第三直孔段、所述第二冲压通孔和所述第一直孔段的孔径均相同,所述凹模、所述垫片和所述减薄模依次叠置,所述第一冲压通孔、所述第二冲压通孔和所述第三冲压通孔同轴,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薄电池钢壳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凹模、垫片和减薄模,所述凹模上开设有第一冲压通孔,所述第一冲压通孔包括锥孔段和第一直孔段,所述锥孔段中直径较小的一端的孔径与所述直孔段的孔径相同,所述锥孔段中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直孔段同轴连接,所述垫片上开设有第二冲压通孔,所述第二冲压通孔为直孔,所述减薄模上开设有第三冲压通孔,所述第三冲压通孔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三直孔段和第四直孔段,所述第四直孔段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三直孔段的孔径,所述第三直孔段、所述第二冲压通孔和所述第一直孔段的孔径均相同,所述凹模、所述垫片和所述减薄模依次叠置,所述第一冲压通孔、所述第二冲压通孔和所述第三冲压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良桂康建春杨仰伟蔡宇歆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