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包括提拉筒、调节筒和提拉杆;所述提拉筒包括相互连接的内环壁和外环壁所述外环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纵向槽,所述第二纵向槽内铰接有一体成型的挤压件;所述调节筒位于内环壁内部,调节筒的外侧固定有调节杆,所述调节筒的侧壁上穿插有格挡杆;所述提拉杆的下端固定有第一限位板和铰接有折叠杆;所述格挡杆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一斜槽,所述折叠杆的端头设置有第一斜头,所述第一斜头向上移动时能够插入第一斜槽内为所述格挡杆提供朝向调节筒外侧移动的力;所述提拉杆上端连接有提拉绳。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施工人员不需要通过特种设备达到桥面以下就能安装排水管,降低危险性,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铁桥梁轨道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高铁桥梁在施工时,箱梁是在制梁场预制成功,然后通过运梁车运送至架设地点,由架桥机将箱梁架设在桥墩上。由于箱梁是在制梁场预制的,轨道两侧的排水管则也是在制梁场安装完成的,箱梁上轨道两侧排水孔带的排水管是上半部分为直筒状、下半部分为上小下大的喇叭状,由于箱梁在制梁场堆放时间过长或运梁途中颠簸,箱梁上轨道两侧排水孔带的排水管可能脱落,对于缺失排水管的排水孔在验收过程中需要补安装。由于排水管是上小下大的结构,使得排水管不能从桥面向下安装,只能在桥下向上安装。现有技术中只能采用特种设备将施工人员运送至桥面以下进行安装,但是特种设备造价高,转运效率低。
2、如申请号为“202210367692.8”,公开日为“2022.07.05”,专利名称为“一种高铁桥梁无障碍式安装台车及其施工方法”,就公开了一种特种设备可以用来架设在桥面上并下探到桥面以下安装排水管,但施工异常繁琐。所以,现急需一种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方便在桥面上即能安装排水管,简化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在高铁桥梁轨道两侧补装缺失排水管需要安装台车这种特种设备造成的效率低,施工繁琐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一种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包括
<
p>4、提拉筒;所述提拉筒包括相互连接的内环壁和外环壁,所述内环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纵向槽,所述外环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纵向槽,所述第一纵向槽与第二纵向槽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纵向槽内铰接有一体成型的挤压件,所述挤压件包括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第一挤压臂和第二挤压臂,所述第一驱动臂的长度是第一挤压臂长度的3-5倍,所述第二挤压臂位于第一挤压臂下方,第二驱动臂位于第一驱动臂下方;5、调节筒;所述调节筒位于内环壁内部,调节筒的外侧固定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向上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臂和第一挤压臂向外环壁的外周方向挤压,所述调节杆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驱动臂和第二挤压臂向外环壁的外周方向挤压;所述调节筒的侧壁上穿插有格挡杆,所述格挡杆能够在调节筒的侧壁上内外移动,所述内环壁的内侧设置有朝上倾斜的第一斜齿,所述格挡杆靠近内环壁一端设置有朝下倾斜的第二斜齿,所述第一斜齿与第二斜齿相互配合;和
6、提拉杆;所述提拉杆的下端固定有第一限位板和铰接有折叠杆,所述折叠杆的数量为多个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方;所述格挡杆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一斜槽,所述折叠杆的端头设置有第一斜头,所述第一斜头向上移动时能够插入第一斜槽内为所述格挡杆提供朝向调节筒外侧移动的力;所述格挡杆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斜槽,所述调节筒侧壁上穿设有下压杆,所述下压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斜头,所述第二斜头向下移动时能够插入第二斜槽内为所述格挡杆提供朝向调节筒内侧移动的力;所述提拉杆上端连接有提拉绳。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挤压臂端头设置有挤压垫,所述第二挤压臂端头设置有挤压轮。
8、再进一步的,所述下压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下压杆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9、再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杆、格挡杆、下压杆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为四个。
10、再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的端头设置有滚轮。
11、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纵向槽和第二纵向槽的高度相等。
12、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纵向槽和第二纵向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驱动臂的长度。
13、一种应用上述任意一项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的施工方法,步骤1:由桥下施工人员将折叠杆翻折到调节筒内部,将挤压件的第一驱动臂和第二驱动臂翻折到内环壁和外环壁之间的空间内;
14、步骤2:由桥下施工人员将提拉筒放入排水管内部,使第一挤压臂位于排水管的下半部分的喇叭口部位,向上提拉调节筒使第一挤压臂压紧在排水管的下半部分的喇叭口处的内壁上,然后向上提拉提拉杆使折叠杆端头的第一斜头插入第一斜槽内将格挡杆向第一斜齿方向移动,使第二斜齿与第一斜齿相互啮合;
15、步骤3:由桥面施工人员将提拉绳从排水孔向下输送,由桥下施工人员将提拉绳连接在提拉杆上端,由桥面施工人员向上提起排水管;
16、步骤4:当调节筒和提拉杆从排水孔向上穿过到达桥面上后,桥面施工人员用手固定调节筒,然后将提拉杆向下伸出,当折叠杆打开后再将提拉杆向上提起,使折叠杆承托住排水管底端;
17、步骤5:桥面施工人员将调节筒上方的下压杆都向下按压一遍,然后将调节筒向下移动,使第二挤压臂挤压在排水管的下半部分的喇叭口处的内壁上,在排水孔内壁上涂抹水泥后,通过晃动调节筒来调节排水管的方位与角度,用提拉杆向上用力提拉将排水管挤进排水孔内,完成排水管的安装后,将提拉杆携带调节筒和提拉筒向下输送至地面;
18、步骤6:由桥下施工人员解除提拉绳与提拉杆的连接,桥面施工人员将提拉绳收回,桥下施工人员与桥面施工人员转移至下一施工地点重复上述操作。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20、本专利技术通过提拉筒插入排水管中,利用调节筒在提拉筒内上移对挤压件施加压力,使第一挤压臂挤压排水管内壁,使调节筒能够带动排水管向上提起;提拉杆上的折叠杆端头的第一斜头插入第一斜槽内将格挡杆向第一斜齿方向移动,使第二斜齿与第一斜齿相互啮合保证调节筒上的挤压件不会返松,则提拉杆上的折叠杆向上顶起调节筒及排水管运送途中不会由于晃动而松开排水管;当调节筒和提拉杆从排水孔向上穿过到达桥面上后,桥面施工人员用手固定调节筒,然后将提拉杆向下伸出,当折叠杆打开后再将提拉杆向上提起能够承托住排水管底端,保证排水管稳定性,使提拉杆向上移动时折叠杆撞击排水管能够将排水管挤进排水孔内;桥面施工人员能够通过操作下压杆移动格挡杆,解除调节筒与提拉筒的锁定,调节筒相对于提拉筒向下移动,使第二挤压臂挤压在排水管的下半部分的喇叭口处的内壁上,使调节筒能够通过晃动来调节排水管的方位与角度,用提拉杆向上用力提拉将排水管挤进排水孔内;施工人员不需要通过特种设备达到桥面以下就能安装排水管,降低危险性,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臂(203)端头设置有挤压垫(13),所述第二挤压臂(204)端头设置有挤压轮(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杆(11)的上端固定有第二限位板(15),所述第二限位板(15)与下压杆(11)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杆(10)、格挡杆(5)、下压杆(11)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为四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4)的端头设置有滚轮(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槽(1011)和第二纵向槽(1021)的高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槽(1011)和第二纵向槽(102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驱动臂(201)的长度。
8.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臂(203)端头设置有挤压垫(13),所述第二挤压臂(204)端头设置有挤压轮(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杆(11)的上端固定有第二限位板(15),所述第二限位板(15)与下压杆(11)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铁桥梁轨道排水孔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杆(10)、格挡杆(5)、下压杆(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勇,雷栋记,田伟龙,姜玉超,江山,万亮,陈井义,高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