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厂循环水的改良型协同除硬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006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26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厂循环水的改良型协同除硬处理装置,涉及电厂循环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内筒,所述罐体外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通至内筒内壁的底部,其所述进水管上连通有吸附剂投加管,所述内筒内部设置有布水器和环形隔板,所述布水器布置于进水管上方,所述环形隔板与内筒内壁形成有回流区,所述环形隔板内部形成有晶核诱导造粒除硬区,所述罐体外部还设置有晶种投加管、氢氧化钠加药管和碳酸钠加药管,所述晶种投加管、氢氧化钠加药管和碳酸钠加药管均贯通至内筒内壁上,所述内筒内部设置有用于充分混合的搅拌机构。本申请具有减小占地面积、提高设备进行水处理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报涉及电厂循环废水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厂循环水的改良型协同除硬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火力发电行业作为高耗水行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总取水量和总排水量占火电厂全厂总取水量和总排水量的80%~90%,如何在循环水系统中实现节水和废水综合治理成为了火电厂亟待解决的问题。

2、目前,循环冷却型火电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循环水系统的节水减排效果。例如,通过加强原水预处理、优化水稳剂选择以及升级凝汽器管材等方式,提高了循环水系统的浓缩倍率。此外,在循环水处理过程中,部分循环水还串用于脱硫、输煤和除渣等用途,但仍有大量未能得到回收的循环水排污水需要进行外排。

3、然而,被排放的循环水排污水由于其高碱度、高硬度、高含盐量以及高悬浮物、高有机物及微生物含量等水质特点,无法被环境水体直接接纳或者被限制排放,这就需要根据循环水的水质特点进行相应处理以实现达标回用或者达标排放。

4、针对循环水排污水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电厂主要采用加药或旁滤水质稳定及减量排污、预处理软化及脱盐处理回用等处理方式。通过向循环水中添加缓蚀阻垢剂、杀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厂循环水的改良型协同除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部设置有内筒(12),所述罐体(1)外部设置有进水管(14),所述进水管(14)贯通至内筒(12)内壁的底部,所述进水管(14)上连通有吸附剂投加管(15),所述内筒(12)内部设置有布水器(19)和环形隔板(11),所述布水器(19)布置于进水管(14)上方,所述环形隔板(11)与内筒(12)内壁形成有回流区(4),所述环形隔板(11)内部形成有晶核诱导造粒除硬区(3),所述罐体(1)外部还设置有晶种投加管(18)、氢氧化钠加药管(16)和碳酸钠加药管(17),所述晶种投加管(18)、氢氧化钠加药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厂循环水的改良型协同除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部设置有内筒(12),所述罐体(1)外部设置有进水管(14),所述进水管(14)贯通至内筒(12)内壁的底部,所述进水管(14)上连通有吸附剂投加管(15),所述内筒(12)内部设置有布水器(19)和环形隔板(11),所述布水器(19)布置于进水管(14)上方,所述环形隔板(11)与内筒(12)内壁形成有回流区(4),所述环形隔板(11)内部形成有晶核诱导造粒除硬区(3),所述罐体(1)外部还设置有晶种投加管(18)、氢氧化钠加药管(16)和碳酸钠加药管(17),所述晶种投加管(18)、氢氧化钠加药管(16)和碳酸钠加药管(17)均贯通至内筒(12)内壁上,所述内筒(12)内部设置有用于充分混合的搅拌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循环水的改良型协同除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21)靠近出水环形堰(25)的一侧设置有多孔板(23),所述多孔板(23)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多孔板孔洞(28),若干所述多孔板孔洞(28)依次布置于多孔板(2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循环水的改良型协同除硬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外部设置有冲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柏阳胡肖立杨曾振国刘艳萍翟凯强卓宇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