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005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电放电防护结构。第一N型阱区形成在P型半导体基板上方。第一P型阱区及第二N型阱区形成在第一N型阱区上方。多个第一装置区域形成在第一P型阱区上方。每个第一装置区域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P型鳍片。在每个第一装置区域中,多个P型鳍片分割为多个第一群组。第二装置区域形成在第一P型阱区上方,并且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N型鳍片,且被多个第一装置区域围绕。当存在静电放电事件时,静电放电电流依序流经多个P型鳍片、第一P型阱区以及多个N型鳍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防护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基于鳍片的esd二极管的esd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1、对于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而言,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事件是重要的可靠度议题。为了满足元件级(component-level)esd可靠度的需求,晶载(on-chip)esd防护电路被实施于ic的输入/输出(i/o)单元(cell)及电源/接地单元中。

2、随着ic的持续小型化,ic越来越多地包括强大且高效的板载(on-board)数据储存与逻辑电路以用于信号控制及处理。在ic的发展过程中,功能密度(即:每单位晶片面积的互连装置的数量)通常会增加,而几何尺寸(即:使用制造工艺所能创建的最小组件(或线路))则会减少。然而,先进的ic也变得更容易受到esd伤害。当多余的电荷从i/o接脚(pin)传输到集成电路的速度太快时,就会发生esd现象,进而伤害内部电路。因此,晶片上建构了esd防护结构及电路,以保护i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金属线电连接至一接地焊垫,并且上述第二金属线电连接至一输入或输出焊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一PN结形成在上述第一P型阱区与上述N型鳍片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每一个第一装置区域中,上述第一群组具有不同数量的上述P型鳍片,并且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金属线电连接至一接地焊垫,并且上述第二金属线电连接至一输入或输出焊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一pn结形成在上述第一p型阱区与上述n型鳍片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每一个第一装置区域中,上述第一群组具有不同数量的上述p型鳍片,并且在上述第二装置区域中,上述第二群组具有不同数量的上述n型鳍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每一个第一装置区域中,上述第一群组具有相同数量的上述p型鳍片,并且在上述第二装置区域中,上述第二群组具有相同数量的上述n型鳍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每一个第一装置区域中,不同的上述第一群组的相邻的两个上述p型鳍片之间的一距离,大于相同的上述第一群组的相邻的两个上述p型鳍片之间的一距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装置区域中,不同的上述第二群组的相邻的两个上述n型鳍片之间的一距离,大于相同的上述第二群组的相邻的两个上述n型鳍片之间的一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装置区域夹设于上述第一装置区域之间,并且在上述第一方向上,上述第一装置区域的上述p型鳍片长于上述第二装置区域的上述n型鳍片。

11.一种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瀚生黄柏狮
申请(专利权)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