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止水带、隧道衬砌接缝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001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防水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新型止水带、隧道衬砌接缝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隧道衬砌接缝防水结构包括与初期支护防水层背贴连接的新型止水带的水平带顶面,水平带底面连接的竖直带两侧分别通过自粘胶层与现浇混凝土、后浇混凝土连接,从而形成了水平环向止水部和竖直纵向止水部的T型立体密封结构,具有密封防水效果持久、止水带与混凝土连接牢靠,避免接缝混凝土松动脱落等问题,其施工方法操作便捷,工作效率高,节约了人工和材料,降低了工程造价,施工结构牢固稳定,防水效果持久,后期使用维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水施工,具体的讲涉及一种新型止水带、隧道衬砌接缝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橡胶止水带主要用于混凝土分次浇筑时设在施工缝及变形缝内与混凝土结构成为一体的接缝止水材料,现有铁路隧道衬砌接缝一级防水采用“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两道止水措施。经过调研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2、“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两道止水措施采用两步法施工,其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质量不易保证,并且造价相对较高;由于橡胶材质本身的刚度不足和重力作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安装完成后,在隧道拱腰及以上区域,就会出现止水带一侧下垂的现象,导致止水带切割混凝土,增大了衬砌混凝土掉块的安全风险,严重危害车辆运行安全,造成衬砌接缝处混凝土掉块问题突出;由于背贴式止水带形成的环向止水区和中埋式止水带形成的纵向止水区相距较远,造成止水功能协同性不足,橡胶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由于温度变化、干湿交替等原因,橡胶止水带与混凝土结合处会形成收缩裂缝,现有的防水结构很难实现变形封堵效果,另外,止水带与混凝土粘接能力很差,止水带受力就会与混凝土脱离,形成渗水通道,在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呈T形的带体,所述带体由水平带和竖直带构成,所述水平带的底面中部连接所述竖直带,所述水平带的顶面中部设有变形区,所述水平带和竖直带的至少一侧表面设有沿其轴向平行的若干道凸肋和/或自粘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区为所述带体的T形中心连接部,其顶面设有截面呈U形、V形、梯形、C形和/或倒Ω形的泄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胶层位于所述相邻凸肋之间,所述凸肋的截面呈矩形、锥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和/或锯齿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呈t形的带体,所述带体由水平带和竖直带构成,所述水平带的底面中部连接所述竖直带,所述水平带的顶面中部设有变形区,所述水平带和竖直带的至少一侧表面设有沿其轴向平行的若干道凸肋和/或自粘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区为所述带体的t形中心连接部,其顶面设有截面呈u形、v形、梯形、c形和/或倒ω形的泄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胶层位于所述相邻凸肋之间,所述凸肋的截面呈矩形、锥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和/或锯齿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由橡胶、塑料或金属制成,所述橡胶包括天然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丁氰橡胶和/或聚氨酯橡胶;所述自粘胶层由非沥青类高分子自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骞郭勇金家康赵雅婷李朋刘欢刘文涛梁婧赵璐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同创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