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密度电催化用玻碳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953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9 17:0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电流密度电催化用玻碳电极,包括:接线柱、电极杆、支架、螺纹软管、内芯、球铰链和电极杆端面;其中:接线柱设置在电极杆内部,且接线柱和电极杆为多段可拆卸结构;电极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多段可展开的支架;螺纹软管一端与电极杆的末端相连,另一端与电极杆端面相连,内芯设置在电极杆端面的中心位置;螺纹软管内部为中空结构,多段式结构的球铰链设置在螺纹软管的中空结构内,且球铰链一端与电极杆内部的接线柱末端相连,另一端与内芯相连。本技术采用多段设计,可根据实验需要自由选择电极杆形态,拓宽了玻碳电极的应用场景,并对电极杆进行了一体化支架设计,方便电极杆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能源和催化,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密度电催化用玻碳电极


技术介绍

1、电催化分解水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目前,将催化剂、粘结剂等混合制成的油墨,滴涂在玻碳电极内芯上,是实验室内制备电催化分解水工作电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然而,当前,实验室内大部分电催化分解水催化剂都无法在大电流密度下运行。大电流密度下气泡在催化剂表面聚集,阻碍了电解液与催化剂接触,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目前,实验室内,上述问题的两种主要解决方式包括:(i)在电解槽中加入搅拌子,或使用旋转圆盘电极,给予玻碳电极一定的剪切力,加速气泡脱离催化剂表面;(ii)优化催化剂结构,制备超疏气催化剂。

3、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缺陷:

4、1、对于普通形状的玻碳电极,电催化生成气泡容易在玻碳电极内芯处聚集。

5、2、普通玻碳电极电极杆形貌单一,无法根据实验需求调节催化剂在电解液中的位置。

6、3、电极杆一般为固定长度设计,适用范围较窄,难以调节长度。

7、4、固定电极杆时,操作麻烦。

<p>8、所以,亟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电流密度电催化用玻碳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柱、电极杆、支架(3)、螺纹软管(4)、内芯(5)、球铰链(7)和电极杆端面(8);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密度电催化用玻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包括:多段延长接线柱(1-1)和一段固定接线柱(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电流密度电催化用玻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杆包括:多段延长电极杆(2-1)和一段固定电极杆(2-2);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电流密度电催化用玻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电极杆(2-1)的一端设置有转接头(6),与延长电极杆(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密度电催化用玻碳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柱、电极杆、支架(3)、螺纹软管(4)、内芯(5)、球铰链(7)和电极杆端面(8);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密度电催化用玻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包括:多段延长接线柱(1-1)和一段固定接线柱(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电流密度电催化用玻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杆包括:多段延长电极杆(2-1)和一段固定电极杆(2-2);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电流密度电催化用玻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电极杆(2-1)的一端设置有转接头(6),与延长电极杆(2-1)相连的延长接线柱(1-1)或固定接线柱(1-2)通过转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华杨晓宇郭春牧余申王媛媛王一龙苏宝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