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工程,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振超材料、制造方法和建筑。
技术介绍
1、振动是工程结构承受的主要作用之一,如地震、风振、地铁振动、人行振动等。振动可能影响结构的日常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甚至导致安全风险。因此,振动控制成为机械工程和结构工程领域的重点问题。
2、目前,发展较为成熟,且应用较为广泛的振动控制主要手段是在结构中附加消能减振装置,即阻尼器。通过阻尼器可耗散振动能量,进而控制结构的振动响应。
3、作为结构振动被动控制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减振超材料建筑结构振动的控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减振超材料大多停留于概念和构型阶段,均未提出具体可行的基本材料和制备方法。如:多胞局域共振型超材料、局部共振声学超材料、具有内部谐振单元的拉胀六手性声学超材料等等。
4、吴昆等(吴昆,高玉强,王立峰等.多胞局域共振型超材料的减振实验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2,54(05):908-914.doi:10.16356/j.1005-2615.2022.05.015)提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超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胞元化基体(10),所述胞元化基体(10)设有多个容纳腔(11),多个所述容纳腔(11)均与所述胞元化基体(10)的外表面连通;所述容纳腔(11)中容纳有耗能振子(20),所述耗能振子(20)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容纳腔(11)中滚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振子(20)为圆球形,所述容纳腔(11)为圆球形,且所述耗能振子(20)的直径小于所述容纳腔(11)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与相邻的全部所述容纳腔(11)直接通过腔间连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超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胞元化基体(10),所述胞元化基体(10)设有多个容纳腔(11),多个所述容纳腔(11)均与所述胞元化基体(10)的外表面连通;所述容纳腔(11)中容纳有耗能振子(20),所述耗能振子(20)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容纳腔(11)中滚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振子(20)为圆球形,所述容纳腔(11)为圆球形,且所述耗能振子(20)的直径小于所述容纳腔(11)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与相邻的全部所述容纳腔(11)直接通过腔间连通孔(1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紧密排布于所述胞元化基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参天,李爱群,秦孟卓,解琳琳,杨彦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