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捆扎,尤其涉及一种坦克链线缆束的捆扎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某大视场项目中,载荷与载车之间的电气连接依靠多条不同粗细的线缆。载荷在执行任务期间需要升起,任务执行完毕后降回原位。为此,我们选用了坦克链来保障连接线缆长期往复运动的可靠性以及减少冗余线缆对载车其他功能模块的干扰。技术人员对穿坦克链线缆的常规操作是用扎带将线缆绑扎到坦克链两端,此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将线缆两端相对稳固可靠的与坦克链固定,缺点是对坦克链中间部分的线缆约束较少,在长期往复运动中,线缆与线缆、坦克链之间由于相互摩擦,线缆绝缘层易脱落导致电路隐患;如线缆较细,亦可能产生越位绞入坦克链关节导致电路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一种坦克链线缆束的捆扎方法,以减少线缆在长期往复运动中,线缆与线缆、坦克链之间由于相互摩擦,线缆绝缘层易脱落导致电路隐患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坦克链线缆束的捆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s1.先将进入坦克链的所有线缆在坦克链的前端捆扎成一束线缆束,线缆束按照预设的捆扎节点数量进行逐级分束捆扎,采用2n的方式进行逐级分束,n为线缆束进行分束的级数,n≥1,具体捆扎方法如下;
5、s11.先将线缆束进行两等分,形成两个直径相等的第一级线缆子束,在预设的第一捆扎节点处进行捆扎。
6、s12.再将两个第一级线缆子束分别进行两等分,形成四个直径相等的第二
7、s13.重复步骤s11和步骤s12,直至分束至坦克链的末端或直至每根线缆均独立。
8、s2.在坦克链的末端将所有分离的线缆捆扎成一束。
9、进一步的,级数n的计算方法为:
10、n=s/l;
11、其中,s为坦克链的长度,l为相邻两个捆扎节点之间的距离,n取整数值。
12、进一步的,线缆的种类≥2。
13、进一步的,每种线缆的数量不等。
14、进一步的,每种线缆的直径不等。
15、进一步的,线缆束在坦克链的内部高度和宽度的冗余量≥10%。
16、进一步的,坦克链的相隔两个关节作为一个捆扎节点。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创造能够取得如下有益效果:
18、(1)有效减少了因坦克链升降而产生的线缆内部摩擦,以及坦克链内壁对线缆的摩擦。
19、(2)线缆绑扎的更紧实,不易产生纵向相对位移,美观大方。
20、(3)可靠性高,可移植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坦克链线缆束的捆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坦克链线缆束的捆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级数N的计算方法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坦克链线缆束的捆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的种类≥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坦克链线缆束的捆扎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种所述线缆的数量不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坦克链线缆束的捆扎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种所述线缆的直径不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坦克链线缆束的捆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束在所述坦克链的内部高度和宽度的冗余量≥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坦克链线缆束的捆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坦克链的相隔两个关节作为一个捆扎节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坦克链线缆束的捆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坦克链线缆束的捆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级数n的计算方法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坦克链线缆束的捆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的种类≥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坦克链线缆束的捆扎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种所述线缆的数量不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洁柱,徐大鹏,孙海江,王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