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炭气多联产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08428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9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炭气多联产系统及方法,属于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料器、双层回转炉和第一排炭箱,双层回转炉包括内层回转炉、内层炉尾罩、外层回转炉和外层炉尾罩。外层回转炉设置在内层回转炉外侧,外层回转炉的尾部设有外层炉尾罩;内层回转炉长度大于外层回转炉,内层回转炉穿过外层炉尾罩并与内层炉尾罩相连,内层回转炉的炉头与外层炉尾罩之间的炉体设有用于碎炭和粉炭通过的筛孔;外层炉尾罩的出料口与螺旋挤出机的机身相连,螺旋挤出机的机身上设有液体进料阀,机头上设有进料的进料斗;第二排炭箱与螺旋挤出机出料口相连,以收集机制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利用焦油和木醋液且同时生产两种品质优良的生物炭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质能源利用,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炭气多联产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2、生物质能资源的利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生物质炭气联产技术受到重视,并逐步获得推广应用,该技术是通过生物质热裂解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炭、可燃气体及液体生物质热解油,具有较好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生态效益。所得生物炭的品质受原料和操作条件的影响较大。一般低品质生物质如锯末、木屑、竹屑、稻壳、麦秸、大豆皮、花生壳、甘蔗渣、棉秸秆等,只能生产低品质生物炭,附加值较低,因此,提高利用低品质生物质制备的生物炭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3、目前已有多种制备优质生物质的炭气联产技术方案,例如专利cn110129076a公开了一种生物质低温炭气联产装置和炭汽联产方法,在流化床炭气联产炉本体内置生物质炭再热装置,利用流化床炭气联产炉本体内热量,增加生物质炭的热解时间,降低生物质炭中挥发分的含量,提高生物质炭的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炭气多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气多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回转炉的外部设有用于为其提供转动动力的外层炉齿轮圈,外层回转炉外部设置有保温层和电加热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气多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外层炉尾罩和内层炉尾罩之间的内层回转炉的外部设有用于为其提供转动动力的内层炉齿轮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气多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外层炉尾罩和内层炉尾罩之间距离为内层回转炉外径的5~15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气多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炭气多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气多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回转炉的外部设有用于为其提供转动动力的外层炉齿轮圈,外层回转炉外部设置有保温层和电加热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气多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外层炉尾罩和内层炉尾罩之间的内层回转炉的外部设有用于为其提供转动动力的内层炉齿轮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气多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外层炉尾罩和内层炉尾罩之间距离为内层回转炉外径的5~15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气多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孔直径为0.5~1.0cm,开孔率为10%~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气多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挤出机的出料口设置有排炭罩,排炭罩的下部与第二排炭箱相连,排炭罩的上部设有与燃气锅炉相连的管路,与燃气锅炉相连的管路还通过进气阀与给燃气锅炉补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雷金付强华栋梁伊晓路李天津杨双霞谢新苹董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