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加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8226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9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包括两主流道和一个或多个反应区域,所述反应区域包括分流道和若干反应单元;所述分流道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两主流道,其中一者用于与输入端连通以向分流道内通入试剂,另一者用于与输出端连通以供分流道内的试剂流出;所述分流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控制节点,所述控制节点用于控制分流道和主流道连通与否;所述控制节点包括连通主流道和分流道的通道,以及设于通道中的弹性膜;所述弹性膜能够通过受力变形改变形态以间歇地开启所述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以脉冲形式加液,如此可以增大反应单元内试剂的交换反应机会,有利于试剂的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加液方法


技术介绍

1、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通常又称生物芯片(biochip)。微流控技术可以把常规生化分析中的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整个实验过程与功能集成在一块小小的硅基、玻璃、塑料或金属等固相材质上,形成一种包括多种微纳米管道和多个微纳升体积的反应腔体的微型芯片,以可控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用以实现常规化学或生物实验室的各种功能。为即时诊断(poct)、基因测序、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科学研究等应用领域服务。

2、现有的高通量微流控芯片,其上的个反应单元都是通过分流道相互连通的,相当于个反应单元构成一个整体,如此当某一个反应单元出现损坏时,会导致芯片分流道的实际压力参数与分流道的初始设计参数有很大的不同,如此整个微流控芯片便无法进行正常使用。

3、而且对于这种高通量的微流控芯片而言,其加液是一个连续的加液过程,即从加液开始到加液完成,整个过程中持续的平稳的加液,如此会使得各反应单元和分流道内的试剂难以充分的交换反应,从而不利于试剂的反应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加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包括两主流道和一个或多个反应区域,所述反应区域包括分流道和若干通过所述分流道相互连通的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两主流道,其中一者用于与输入端连通以向分流道内通入试剂,另一者用于与输出端连通以供分流道内的试剂流出;所述分流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控制节点,所述控制节点用于控制分流道和主流道连通与否;所述控制节点包括连通主流道和分流道的通道,以及设于通道中的弹性膜;所述弹性膜能够通过受力变形改变形态以间歇地开启所述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加液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加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包括两主流道和一个或多个反应区域,所述反应区域包括分流道和若干通过所述分流道相互连通的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两主流道,其中一者用于与输入端连通以向分流道内通入试剂,另一者用于与输出端连通以供分流道内的试剂流出;所述分流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控制节点,所述控制节点用于控制分流道和主流道连通与否;所述控制节点包括连通主流道和分流道的通道,以及设于通道中的弹性膜;所述弹性膜能够通过受力变形改变形态以间歇地开启所述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加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由气压驱动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加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节点还包括开设在芯片主体中的具有进气口的气腔;所述气腔具有开口侧,所述弹性膜遮盖在气腔的开口侧;所述通孔的第二端和气腔分别位于弹性膜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加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刚李璐璐郎秋蕾方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联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