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机舱总成、车架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734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9 16:54
本申请涉及一种前机舱总成、车架和汽车。前机舱总成包括前围下横梁、两个前纵梁、安装横梁和悬架下摆臂。两前纵梁间隔连接于前围下横梁;安装横梁横跨两前纵梁之间的间隔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两前纵梁;悬架下摆臂包括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之一连接于前围下横梁,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之另一连接于安装横梁。上述方案利用安装横梁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副车架,解决前副车架与前机舱结构独立导致的结构冗余,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刚度高的高集成化的前机舱总成,从而使得整车零部件减少,实现降低整车重量及制造成本的效果,更提高了操纵的直接感和行车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特别是涉及前机舱总成、车架和汽车


技术介绍

1、前机舱框架结构是车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前机舱内各领域零部件的同时,还起到在碰撞中吸收能量、传递能量、为车身框架提供足够的刚度等作用。副车架的主要作用是:①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②作为悬架系统的骨架,先分装成悬架系统总成,再整体装配到车身上;③作为正面碰撞的传力路径,传递和吸收碰撞能量。

2、副车架的缺点在于:①框架笨重,成本高,不利于轻量化;②降低行车稳定性,操纵感不直接。而且承载式车身的前副车架通常采用硬连接,即副车架与车身连接处无橡胶软垫,这使得副车架的减振隔噪的作用名存实亡。然而这样的设置方式导致结构冗余,使得整车的重量及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前机舱总成因前副车架所造成的结构冗余、整车重量大、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度集成性的前机舱总成、车架和汽车,取代传统技术中前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对副车架的需求,使整车零部件大大减少,降低整车重量及制造成本。

2、一种前机舱总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舱总成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横梁包括外侧面,所述悬架下摆臂连接于所述外侧面,所述前纵梁背离另一所述前纵梁的端面设有朝向所述安装横梁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外侧面贴合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横梁还包括与所述外侧面相背设置的内侧面,所述安装横梁的内侧面设有朝向所述前纵梁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前纵梁朝向另一所述前纵梁的端面贴合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横梁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舱总成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横梁包括外侧面,所述悬架下摆臂连接于所述外侧面,所述前纵梁背离另一所述前纵梁的端面设有朝向所述安装横梁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外侧面贴合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横梁还包括与所述外侧面相背设置的内侧面,所述安装横梁的内侧面设有朝向所述前纵梁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前纵梁朝向另一所述前纵梁的端面贴合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横梁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侧面,所述连接侧面垂直或倾斜于所述前纵梁的底面设置,且所述连接侧面的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底面贴合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横梁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中至少一个朝向背离另一个的方向弯折,以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围合形成中空的框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帅武丁为广李河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