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磁耦合器制作领域,尤其涉及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磁耦合器。
技术介绍
1、目前电动汽车最常见的充电方式为直插式充电,但由于这种方式在恶劣天气下容易造成触电风险,增加了安全隐患。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具有无裸露电极、无触电风险及安全可靠等特点,应用前景好。磁耦合器是实现无线电能传输的关键部分,磁耦合器发射侧和接收侧之间的工作气隙较大,耦合系数较小,漏磁较大。漏磁会影响磁耦合器周围的电路板正常工作,会对电动汽车的用户造成一定的电磁辐射,此外会造成系统效率较低。为了减小磁耦合器的漏磁,降低对电路板、用户及系统效率的负面影响,主要通过在磁耦合器上添加铁氧体和铝板,国内外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一些磁耦合器结构,主要有:
2、“loosely coupled transformer structure and interoperability study forev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5,30(11):6356-6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该磁耦合器的结构由下至上依次为发射侧铝板(1)、发射侧铝板与纳米晶带材模组之间的绝缘隔层(2)、发射侧纳米晶带材模组(3)、发射侧纳米晶带材模组与铁氧体磁芯模组之间的绝缘隔层(4)、发射侧铁氧体磁芯模组(5)、发射侧铁氧体磁芯模组与线圈之间的绝缘隔层(6)、发射侧线圈(7)、接收侧线圈(8)、接收侧铁氧体磁芯模组与线圈之间的绝缘隔层(9)、接收侧铁氧体磁芯模组(10)、接收侧纳米晶带材模组与铁氧体磁芯模组之间的绝缘隔层(11)、接收侧纳米晶带材模组(12)、接收侧铝板与纳米晶带材模组之间的绝缘隔层(13)、接收侧铝板(14
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该磁耦合器的结构由下至上依次为发射侧铝板(1)、发射侧铝板与纳米晶带材模组之间的绝缘隔层(2)、发射侧纳米晶带材模组(3)、发射侧纳米晶带材模组与铁氧体磁芯模组之间的绝缘隔层(4)、发射侧铁氧体磁芯模组(5)、发射侧铁氧体磁芯模组与线圈之间的绝缘隔层(6)、发射侧线圈(7)、接收侧线圈(8)、接收侧铁氧体磁芯模组与线圈之间的绝缘隔层(9)、接收侧铁氧体磁芯模组(10)、接收侧纳米晶带材模组与铁氧体磁芯模组之间的绝缘隔层(11)、接收侧纳米晶带材模组(12)、接收侧铝板与纳米晶带材模组之间的绝缘隔层(13)、接收侧铝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纳米晶带材块(20)之间的间隙为0mm-20mm,所述纳米晶带材模组的厚度为0.02mm-5mm,所述纳米晶带材(21)的厚度为0.02mm-5mm,所述长方体铁氧体磁芯(18)的厚度为1mm-5mm,所述发射侧铝板与纳米晶带材模组之间的绝缘隔层(2)厚度为0mm-10mm,所述发射侧纳米晶带材模组与铁氧体磁芯模组之间的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芝浩,王春芳,王世伟,庞靖,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