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存生专利>正文

正反馈燃烧增温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6217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热能利用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正反馈燃烧增温技术,包括正反馈燃烧室、可调隔热装置、换热器、燃料空气供给装置和点火装置。所述正反馈燃烧室由混合燃烧装置和环绕在混合燃烧装置周围的燃料吸热管和空气吸热管以及加装在它们之间的可调隔热装置组成。使燃料和空气通过换热器的初级预热后,进入燃料吸热管和空气吸热管,直接吸收混合燃烧装置产生的火焰的热量,使其接近燃烧温度后,再进入混合燃烧装置,混合自燃,其燃烧温度会比之前更高,并使燃料和空气的预热温度更高,从而实现燃烧的正反馈逻辑增温。该技术可提高燃烧温度和热效率,并能使一些低级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使燃料多样性。本技术可用于锅炉和内燃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热能利用领域,特别涉及到锅炉和内燃机,具体涉 及到一种正反馈燃烧增温技术
技术介绍
在各种加热制造工艺中,因燃烧温度低不够强烈而浪费了大量的 能源,或燃料的燃烧温度低不能被有效利用。像钢铁和各种金属的加 热熔化过程,因燃烧温度与被加热液态金属温差小热能不能被快速吸 收,而以高温烟气的形式排出,造成能源浪费。还有一些可燃气体和 高燃点油类生物燃料等低级燃料因燃烧温度低,而不能被有效利用。在各种金属加工工艺中经常须要很高的温度的燃烧来熔化、焊接、 切割等热'加工工艺都须要尽量提高燃烧温度来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为,提供一种正反馈燃烧增温技术。该技术可 使一般的燃料的燃烧温度有很大的提高。从而提高燃烧的热效率和用 途。并使一些低级能源被有效利用,使燃料多样性,达到节约能源提 高热效率的目的。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反馈燃烧增温技术,包括正反馈燃烧室、换 热器、燃料空气供给装置和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馈燃烧室由混合燃烧装置和环绕在混合燃烧装置周围的燃料吸热管和空气吸热管以及加装在混合燃烧装置与燃料吸热管和空 气吸热管之间的可调隔热装置组成。由燃料空气供给装置将燃料和空 气分别送入换热器,经高温烟气初级预热后,分别进入所述正反馈燃 烧室的燃料吸热管和空气吸热管,直接吸收混合燃烧装置产生的高温 火焰的热量。使其接近燃烧温度后再进入混合燃烧装置混合自燃。其 燃烧温度会比之前的燃烧温度更高,并使燃料和空气的预热温度更高, 其燃烧后的温度又会升高,从而实现燃烧以正反馈的逻辑增温。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环绕在混合燃烧装置周围的燃料吸热管和空 气吸热管,吸收从混合燃烧装置喷出的高温火焰中的热能使燃料和空 气接近燃烧温度达到并超过了燃料自身燃点温度后进入混合燃烧装置 混合自燃。在这个过程中,燃料和空气在高温火焰中吸收大量热能后 使其温度接近燃烧温度。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当已接近当前燃烧温 度的燃料和空气进A混合燃—烧装置燃烧后,所释放出的能量会使燃烧 温度比之前的燃烧温度更高,而更高的燃烧温度又会使新进入的燃料 和空气的预热温度更高,当其再进入混合燃烧装置燃烧后温度又会进 一步升高,从而实现燃烧以正反馈逻辑增温。其逻辑关系如同正反馈 放大电路。燃料通过正反馈燃烧后的燃烧温度可比普通条件下高出很多,可 在正反馈燃烧室的材料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任意提高其燃烧温度。从而 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和热效率。为实现燃烧温度的控制和调节,所述正反馈燃烧室的混合燃烧装 置和燃料吸热管与空气吸热管之间设有可调隔热装置。所述可调隔热 装置可为板或桶等之类的耐火材料用于控制热能的反馈量也就是控制燃料和空气的预热温度,从而控制燃烧温度。为进一步提高热效率所述正反馈燃烧增温技术还配有换热器,所 述换热器为应用逆向换热节能技术的换热器。用于将燃烧所排高温烟 气的热能回收并用于空气和燃料的初级预热。所述正反馈燃烧增温技术还包括换热器、燃料空气供给装置和点 火装置等辅助装置。所述换热器用于将燃烧所排高温烟气的热能通过 换热器传递给空气和燃料用于空气和燃料的初级预热。所述燃料空气 供给装置为风机、油泵、载压管道、输送带等装置,用于推动燃料和 空气运动。所述点火装置为电子点火装置在使高然点燃料时可用液化 气等易燃气体引燃。通过应用正反馈燃烧增温技术可使各种燃料大幅提高燃烧温度和 热效率,并能使一些低级能源得到有效利用达到燃料多样性和节能目 的。可用于各种锅炉和内燃机等燃烧设备中。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1该技术可用于钢铁等金属的冶炼加工过程中的加热,像钢铁等金 属的熔点都很高,而一般燃料的燃烧温度都不太高,和高熔点金属的 温差不大,燃烧产生的热能不能被快速吸收,而以很高的高温烟气的 形式排入大气中而造成能源浪费。应用正反馈燃烧增温技术后可解决 上述问题。它是由燃料空气供给装置分别将空气和燃料送入换热器的 空气吸热管和燃料吸热管,在向内运动的同时,逐渐吸收散热管内向 外排出的高温烟气的热能。从而达到高温烟气热能的回收和燃料空气 的初级预热的双重目的。经预热后的燃料和空气,分别由换热器进入正反馈燃烧室的燃料吸热管和空气吸热管。所述燃料吸热管和空气吸 热管是环绕在混合燃烧装置周围的吸热管道,用于燃料和空气向混合 燃烧装置运动的同时吸收混合燃烧装置所产生的高温火焰的热能。使 燃料和空气达到并超过燃料自身的燃点后,再进入混合燃烧装置混合 自燃。在正反馈燃烧室内燃料和空气的预热温度越高,燃烧温度就会 越高,而燃烧温度的升高又会使燃料和空气的预热温度更高,其燃烧 后的温度又会再次升高。从而实现燃烧以正反馈的逻辑增温。为控制 燃烧温度,在所述混合燃烧装置和环绕在其周围的燃料吸热管和空气 吸热管之间设有可调隔热装置,用于控制燃料和空气的预热温度,以 控制燃烧温度。所述燃料最好采用气体或液体作为燃料,也可采用粉尘类固体作 为燃料,但需加装专用送料装置。通过上述技术的应用,可使冶炼钢铁等高熔点金属的高炉等加热 设备的热效率有很大提高,并可促进高温加工工艺的应用和低级能源 的有效利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2本正反馈燃烧增温技术也可应用于燃油锅炉,燃气轮机和飞机用 涡喷、涡扇、涡轮轴发动机的燃烧室的改进。以使它们使用各种不同 燃点的油料,使燃料多样性降低运行成本节约燃料,提高热效率。具 体应用方式是,首先把空气和燃油送入换热器,经高温烟气的初级预 热后,再分别送入正反馈燃烧室的空气吸热管和燃油吸热管。飞机用 发动机由于空间和重量所限,可直接将空气和燃油分别送入正反馈燃 烧室的空气吸热管和燃油吸热管。燃油和空气在正反馈燃烧室的燃吸热管和空气吸热管里向混合燃烧装置运动的同时,直接吸收混合燃 烧装置产生的高温火焰的热能。使液态的燃油吸热后变为气态的高温 可燃油气。并使油汽和空气的温度都达到并超过燃油自身的燃点后, 再进入混合燃烧装置混合自燃。在上述过程中,各种不同燃点的洁净的可燃油,进入正反馈燃烧 室都会吸收大量热能后,变为其温度超过自身燃点很多的气态高温可 燃油汽,然后进入混合燃烧装置,遇到经高温预热后的空气发生强烈 自燃。 所述燃油锅炉,燃气轮机和飞机用涡喷、涡扇、涡轮轴发动机等 燃油设备应用正反馈燃烧增温技术后,可使用各种燃点不同的石油油 产品、动植物油产品和非油类液态可燃物。从而达到燃料多样性,降 低运行成本并能提高热效率的目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是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可做各种变化。权利要求1、一种正反馈燃烧增温技术,包括正反馈燃烧室、换热器、燃料空气供给装置和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馈燃烧室由混合燃烧装置和环绕在混合燃烧装置周围的燃料吸热管和空气吸热管,以及加装在它们之间的可调隔热装置组成。由燃料空气供给装置将燃料和空气分别送入换热器,经高温烟气初级预热后,进入所述正反馈燃烧室的燃料吸热管和空气吸热管,直接吸收混合燃烧装置产生的火焰的热量,使其接近燃烧温度后再进入混合燃烧装置,混合自燃,其燃烧温度会比之前的燃烧温度更高并使空气和燃料的预热温度更高,其燃烧后的温度又会升高,从而实现燃烧以正反馈的逻辑增温。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馈燃烧增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反馈燃烧增温技术,包括正反馈燃烧室、换热器、燃料空气供给装置和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反馈燃烧室由混合燃烧装置和环绕在混合燃烧装置周围的燃料吸热管和空气吸热管,以及加装在它们之间的可调隔热装置组成。由燃料空气供给装置将燃料 和空气分别送入换热器,经高温烟气初级预热后,进入所述正反馈燃烧室的燃料吸热管和空气吸热管,直接吸收混合燃烧装置产生的火焰的热量,使其接近燃烧温度后再进入混合燃烧装置,混合自燃,其燃烧温度会比之前的燃烧温度更高并使空气和燃料的预热温度更高,其燃烧后的温度又会升高,从而实现燃烧以正反馈的逻辑增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存生
申请(专利权)人:刘存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