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非织造前处理机组及其风送均棉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614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干法非织造前处理机组,包括:风送均棉机构、棉箱、铺网机构,风送均棉机构包括:风道,风道与输棉帘相接的一侧具有棉纤入口,风道与棉箱相接的一侧具有棉纤出口,且棉纤出口的宽度大于棉纤入口的宽度;一对摆风挡板,一对摆风挡板分别枢轴转动设置在风道的内部,并且一对摆风挡板的转轴分别位于棉纤入口的两侧;往复摆动机构,往复摆动机构与一对摆风挡板分别同步传动连接,用于将由棉纤入口处进入风道的纤维均匀送入到棉箱各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风送均棉机构增设了可往复摆动的一对摆风挡板,使通过风压进入风道的棉纤在受到摆风挡板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在棉箱宽幅方向上的各处,使得纤维层的棉量分布均匀,改变了纤维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非织造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织造前处理机组以及其送棉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非织造布的制造工艺主要分为前处理工序和缝编工序,前处理工序主要包括开包一粗开松一精开松一给棉一梳棉一铺网,这些工序分别采用开包机、粗开松机、精开松机、给棉箱、梳棉机、铺网机对短纤维进行加工。采用多台加工设备一方面成本高昂、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多个设备之间难以实现送棉量以及流水线速度的精确控制,因此利用现有的非织造设备制造出的无纺布产品的重量误差率较高。 参见中国专利200410016392. 7,经过开松工序的棉纤以气流方式直接送入给棉箱,给棉箱内安装有打手和震荡板,棉纤经过给棉箱后形成在横、纵向分布上都保持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的纤维层自动连续地送入梳棉机。该专利通过排风板上的网孔的设计,改变给棉箱内各处的气体压力,从而调节棉纤在给棉箱横向上的均布。然而专利技术人经过实验发现,由于风送给棉机构中风道的出口的宽度数倍于入口的宽度,而风道入口处的棉量最多,棉纤进入到给棉箱内以后,棉纤在给棉箱的宽幅方向仍然分布不均,给棉箱的两个侧边落棉量最少,就直接导致给棉箱给棉时纤网中间的棉量和两侧的棉量不均,从而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棉箱内横向落棉不均的问题,提供一种干法非织造前处理机组以及一种风送均棉机构。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干法非织造前处理机组,包括用于将风送输棉帘内的纤维均匀送入棉箱的风送均棉机构、设置在所述的风送均棉机构下游的棉箱、设置在所述的棉箱下游的铺网机构,所述的风送均棉机构包括 风道,所述的风道与输棉帘相接的一侧具有棉纤入口 ,所述的风道与棉箱相接的一侧具有棉纤出口 ,且所述的棉纤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的棉纤入口的宽度; —对摆风挡板,所述的一对摆风挡板分别枢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的风道的内部,并且一对所述的摆风挡板的转轴分别位于所述的棉纤入口的两侧; 往复摆动机构,所述的往复摆动机构与一对所述的摆风挡板分别同步传动连接,用于将由所述的棉纤入口处进入风道的纤维均匀送入到所述的棉箱各处。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往复摆动机构包括一对转动连接在所述的风道外侧的传动齿轮、张紧在一对所述的传动齿轮上的链条、同轴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的传动齿轮上的曲柄、设置在所述的风道的外侧气缸,所述的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曲柄相转动连接,一对所述的摆风挡板分别与一对所述的传动齿轮相同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棉箱包括上棉箱和下棉箱,所述的上棉箱被设置在所述的上棉箱内部的排风板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的风道的棉纤出口与所述的第一腔的一侧相通,所述的第一腔的另一侧与所述的下棉箱相通;所述的排风板上开设有复数个透气孔,所述的上棉箱上开设有排气口 ,所述的排气口处罩设有布袋。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风送均棉机构,设置于干法非织造前处理机组的输棉帘与棉箱之间,它包括 风道,所述的风道与输棉帘相接的一侧具有棉纤入口 ,所述的风道与棉箱相接的一侧具有棉纤出口 ,且所述的棉纤出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的棉纤入口的口径; —对摆风挡板,所述的一对摆风挡板分别枢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的风道的内部,并且一对所述的摆风挡板的转轴分别位于所述的棉纤入口的两侧; 往复摆动机构,所述的往复摆动机构与一对所述的摆风挡板分别同步传动连接,用于将由所述的棉纤入口处进入风道的纤维均匀送入到所述的棉箱各处。 优选地,所述的往复摆动机构包括一对转动连接在所述的风道外侧的传动齿轮、张紧在一对所述的传动齿轮上的链条、同轴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的传动齿轮上的曲柄、设置在所述的风道的外侧气缸,所述的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曲柄相转动连接, 一对所述的摆风挡板分别与一对所述的传动齿轮相同轴固定连接。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风送均棉机构增设了可往复摆动的一对摆风挡板,使通过风压进入风道的棉纤在受到摆风挡板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在棉箱宽幅方向上的各处,使得纤维层的棉量分布均匀,改变了纤维不均匀的问题。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干法非织造前处理设备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风送均棉机构的主视图;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风送均棉机构的俯视图;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干法非织造前处理设备的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5为附图4中沿A-A的剖视图; 附图6为附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其中10、风送均棉机构;11、风道;111、棉纤入口 ;112、棉纤出口 ;12、第一观察窗;13、传动齿轮;131、轴;132、轴承;14、张紧轮;15、链条;16、曲柄;17、气缸;18、活塞杆;19、摆风挡板; 20、上棉箱;201、第一腔;202、第二腔;21、侧墙板;22、第二观察窗;23、筛网;25、排气口 ;26、透气孔;27、布袋; 30、梳松机构;31、打手;32、挡板;33、第一罗拉;34、出料口 ;35、进料口 ; 40、下棉箱;41、第二罗拉;42、振动板;43、棉仓侧板;44、电机; 50、铺网机构;51、输棉帘;60、切边机构;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介绍。本说明书中所述纵向指沿非织布长度延伸的方向,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横向指沿非织布的宽幅方向。 —种干法非织造前处理机组,用于将经过开包机开包的棉纤进行梳松、铺网以及切边,该前处理机组主要包括用于将风送输棉通道内的纤维均匀送入棉箱的风送均棉机构10、设置在风送均棉机构10下游的棉箱、设置在棉箱下游的铺网机构50以及切边机构60。 其中棉箱包括上棉箱20和下棉箱40,上棉箱20于风送均棉机构相连,并用于使棉纤在前处理机组的横向上均匀分布,上棉箱20被设置在上棉箱20内部的排风板23分隔成第一腔201和第二腔202,风道11的棉纤出口 112与第一腔201的一侧相通,第一腔201的另一侧与下棉箱40相通;排风板23上开设有复数个透气孔26,上棉箱20上开设有排气口 25,排气口 25处罩设有布袋。 上棉箱20下方设置有梳松机构30,梳松机构30的上部具有进料口 35,进料口 35处设置一组第一罗拉33,第一罗拉33的下方设置有转动连接于机壳的打手31,打手3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板32,棉纤在梳松机构30内被开松后,经由打手31下方的出料口34进入到下棉箱40。下棉箱40相当于棉仓,其内设有棉仓侧板43、振动板42以及一组第二罗拉41,棉纤在振动板42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从第二罗拉41输出,在输棉帘51上形成纤网,经过切边机构60切边后就可以进入缝编机缝编了 。 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在于风送均棉机构包括 风道ll,风道11与输棉帘相接的一侧具有棉纤入口 lll,风道11与上棉箱20相接的一侧具有棉纤出口 112,且棉纤出口 112的宽度大于棉纤入口 111的宽度; —对摆风挡板19,一对摆风挡板19分别枢轴转动设置在风道11的内部,并且一对摆风挡板19的转轴分别位于棉纤入口 111的两侧,也就是说从棉纤入口 111处进入到风道11内的棉纤全部落在一对摆风挡板19之间,这样当摆风挡板19转动时,棉纤就会均匀落入上棉箱20内; 往复摆动机构,往复摆动机构与一对摆风挡板19分别同步传动连接,这样就可以将由棉纤入口 111处进入风道11的纤维均匀送入到上棉箱横向上的各处。 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往复摆动机构包括一对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法非织造前处理机组,包括:用于将风送输棉帘内的纤维均匀送入棉箱(20、40)的风送均棉机构(10)、设置在所述的风送均棉机构(10)下游的棉箱(20、40)、设置在所述的棉箱(20、40)下游的铺网机构(50),其特征是,所述的风送均棉机构包括:    风道(11),所述的风道(11)与输棉帘相接的一侧具有棉纤入口(111),所述的风道(11)与棉箱(20、40)相接的一侧具有棉纤出口(112),且所述的棉纤出口(112)的宽度大于所述的棉纤入口(111)的宽度;一对摆风挡板(19),所述的一对摆风挡板(19)分别枢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的风道(11)的内部,并且一对所述的摆风挡板(19)的转轴分别位于所述的棉纤入口(111)的两侧;    往复摆动机构,所述的往复摆动机构与一对所述的摆风挡板(19)分别同步传动连接,用于将由所述的棉纤入口(111)处进入风道(11)的纤维均匀送入到所述的棉箱(20、40)各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臻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万龙非织造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