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技术介绍
1、最近,使用电池的电子装置(诸如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和电动车辆)的快速发展已经导致对具有相对高容量和较轻的重量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需求的令人惊讶的增加。例如,因为可再充电锂电池具有较轻的重量和高能量密度,所以可再充电锂电池最近作为用于便携式装置的驱动电源已经引起了关注。因此,正在积极地进行改善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性能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该负极活性物质包括:核,包括硅和第一碳纳米管;非晶碳涂覆层,围绕核;以及第二碳纳米管,粘附到非晶碳涂覆层。
2、在实施例中,第一碳纳米管和第二碳纳米管可以均独立地是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或它们的组合。
3、在实施例中,第一碳纳米管可以是单壁碳纳米管,并且第二碳纳米管可以是多壁碳纳米管。
4、在实施例中,基于负极活性物质的总重量,第一碳纳米管和第二碳纳米管的总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和所述第二碳纳米管均独立地是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或它们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第一碳纳米管是单壁碳纳米管,并且所述第二碳纳米管是多壁碳纳米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基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总重量,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和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总量是10wt%或更小。
5.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和所述第二碳纳米管均独立地是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或它们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第一碳纳米管是单壁碳纳米管,并且所述第二碳纳米管是多壁碳纳米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基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总重量,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和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总量是10wt%或更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基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总重量,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和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总量是0.0001wt%至10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基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总重量,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和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总量是0.0002wt%至5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基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总重量,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和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总量是0.0003wt%至3wt%。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基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总重量,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和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总量是0.0005wt%至1w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恩智,金荣敏,朴选一,元钟民,吴杜莉,李大赫,申昌洙,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