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桩结构、复合地基及复合地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466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桩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地基中的支撑管桩,设于支撑管桩中的换热管段,换热管段内设有换热工质;用于设置在地基之外的散热管段,散热管段连通换热管段。如此,通过换热管段、散热管段和支撑管桩的相互配合,在第一方面,实现了冷却和强化地基的协同作用,保障道路工程的长期稳定,并且通过支撑管桩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可以避免换热管段因受力损坏而导致的内部换热工质泄露失效的风险;在第二方面,通过散热管段、换热管段之间形成的导冷回路,充分利用冻土区的自然冷能为地基进行温度控制,以基于无源制冷技术对多年冻土软弱地基进行冷却制冷,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复合地基及复合地基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工程建设,特别是一种热桩结构、复合地基及复合地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冻土是土体含有冰且温度低于0℃的土体,广泛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西部山区和东北地区。冻土具有显著的温度敏感性,在冷季,土体中的水分冻结为冰,强度增大;在暖季,土体中的冰融化,强度急剧减小,变形增大。冻胀和融沉是冻土的主要工程性质,会诱发一系列的工程病害,给该区域道路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带来重大影响。

2、为保障冻土区道路工程的长期稳定性,提出了“主动冷却”的防治原则,采用“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措施,控制冻土地基的升温和退化,防止冻土地基的融化,在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等冻土道路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然而,随着道路运营年限的增加,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在冻土湿地、冻土沼泽等高温冻土区软弱地基条件下,已有的“冷却路基”措施仅通过调控路基和地基温度的方法无法保障道路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冻土地基的反复冻融、高温高含冰量冻土的蠕变造成此类地区路基沉降无法稳定,年均沉降量超5cm,局部路段最大沉降量超30cm。

3、因此,在冻土区软弱地基条件下,建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桩(10)内设有定位器(11),所述换热管段(20)穿过所述定位器(11)所限定的区域中,以使所述换热管段(20)与所述支撑管桩(10)的管壁相互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桩(10)中填充包覆所述换热管段(20)的浆液(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桩(10)的管壁设有注浆孔(14)。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段(20)的内壁设置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桩(10)内设有定位器(11),所述换热管段(20)穿过所述定位器(11)所限定的区域中,以使所述换热管段(20)与所述支撑管桩(10)的管壁相互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桩(10)中填充包覆所述换热管段(20)的浆液(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桩(10)的管壁设有注浆孔(14)。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段(20)的内壁设置吸附结构(22)。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网段(40)、支撑板(2)和保温层;其中,所述连接管网段(40)分别连通所述支撑管桩(10)和所述换热管段(20),且所述连接管网段(40)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支撑板(2)中;所述保温层包覆所述连接管网段(40),且保温层位于所述连接管网段(40)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龙胡彬华董元宏陈建兵李自军穆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