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拉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461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新型拉篮,包括框架总成、以及安装在框架总成上的前板、后板、侧板和底板;所述框架总成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且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连接的第一侧梁、第二侧梁、以及四个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端的柱形构件组成;所述柱形构件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上方,所述前板、后板、侧板、底板均设置于两两相邻的柱形构件之间;所述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滑轨相配合的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形美观、拆装方便、结构稳定、且整体承重量大、不容易变形。(*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衣柜或者橱柜的拉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人类在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的基础上对家居 用品的丰富、方便、美感的追求日新月异。现有的衣柜、橱柜不仅在外观上色彩、形态各异, 而且使用上的功能也更人性化。外形美观,推拉自如,乘载物存取方便的拉篮也成为其主要 亮点之一。 现有的拉篮一般由一框架和滑轨组成,框架大都是采用焊接而成的金属缕空结 构,该结构拆装不方便,且结构不够稳固,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形美观、拆装方便、整体承重量大的新 型拉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拉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总成、以及安装在框架总成上的前板、后板、侧板 和底板;所述框架总成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且与第一横梁 和第二横梁连接的第一侧梁、第二侧梁、以及四个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端的 柱形构件组成;所述柱形构件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上方,所述前板、后板、侧板、底 板均设置于两两相邻的柱形构件之间;所述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滑轨相 配合的滑槽。 进一步,在本技术中,所述柱形构件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柱形构件与所述第 二横梁之间均是采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在本技术中,所述柱形构件的底端设置有卡勾,所述第一横梁、第二 横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勾相对应的卡槽。 进一步,在本技术中,所述柱形构件上均设置有两个便于插装的长方形槽,所 述两个长方形槽位于相邻的侧面,所述前板、后板、侧板、底板均通过该长方形槽插装于相 邻两柱形构件之间。 进一步,在本技术中,所述前板、后板、侧板和底板均为玻璃板。 进一步,在本技术中,所述前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柱形构件的上端面,且所述前板的上端面与所述柱形构件的上端面之间距离为lcm-2cm。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外形美观、拆装方便、结构稳定、且整体承重量大、不容易变形。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3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框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柱形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柱形构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柱形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参见图1和2,新型拉篮,包括框架总成100、以及安装在框架总成100上的前板 (图中未标示)、后板300 、侧板200和底板400。 框架总成100由第一横梁120、第二横梁130、第一侧梁140、第二侧梁150、以及四 个柱形构件110组成。第一侧梁140、第二侧梁150位于第一横梁120和第二横梁130之间 且均与第一横梁120和第二横梁130连接。 每个柱形构件110上均加工出两个长方形槽111,该两个长方形槽111位于相邻的 侧面,在柱形构件110的底端设置有便于与横梁卡接的卡勾112。 第一侧梁140和第二侧梁150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滑轨相配合的滑槽141,该滑槽一 端封闭,一端开口,封闭端1411作为拉篮的前端。第一侧梁140和第一横梁120之间、第一 侧梁140和第二横梁130之间、第二侧梁150和第一横梁120之间、第二侧梁150和第二横 梁130之间均是采用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接)。在第一横梁120和第二横梁130的两 端均开有一卡槽(图中未标示),该卡槽与柱形构件的卡勾111相对应。 安装时,柱形构件的卡勾111卡接与横梁的卡槽上(当然柱形构件110与横梁之 间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柱形构件110位于横梁的上方,并使相邻两两柱形构件的长方形 槽槽口相对,前板、后板300、侧板200、底板400均通过该长方形槽111插装于相邻两柱形 构件110之间。在此实施例中,前板、后板300、侧板200和底板400均为玻璃板。 前板插装在柱形构件110的长方形槽111内,且前板的上端面低于柱形构件110 的上端面,前板的上端面与柱形构件110的上端面之间距离为lcm-2cm,以便于伸手将拉篮 拉出,在此实施例中,该距离为1. 5cm。 当然,为了进一步加强本技术的拉篮的稳定性,也可以在柱形构件110上增 设一盲孔113,便于在相邻两柱形构件110之间插装一连接杆件500(如图5、6所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 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 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权利要求新型拉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总成、以及安装在框架总成上的前板、后板、侧板和底板;所述框架总成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且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连接的第一侧梁、第二侧梁、以及四个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端的柱形构件组成;所述柱形构件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上方,所述前板、后板、侧板、底板均设置于两两相邻的柱形构件之间;所述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滑轨相配合的滑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构件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 柱形构件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均是采用可拆卸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构件的底端设置有卡勾,所 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勾相对应的卡槽。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构件上均设置有两个便于 插装的长方形槽,所述两个长方形槽位于相邻的侧面,所述前板、后板、侧板、底板均通过该 长方形槽插装于相邻两柱形构件之间。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后板、侧板和底板均为玻 璃板。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柱形构 件的上端面,且所述前板的上端面与所述柱形构件的上端面之间距离为lcm-2cm。专利摘要新型拉篮,包括框架总成、以及安装在框架总成上的前板、后板、侧板和底板;所述框架总成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且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连接的第一侧梁、第二侧梁、以及四个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端的柱形构件组成;所述柱形构件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上方,所述前板、后板、侧板、底板均设置于两两相邻的柱形构件之间;所述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滑轨相配合的滑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外形美观、拆装方便、结构稳定、且整体承重量大、不容易变形。文档编号A47B96/00GK201542093SQ20092021036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王鲁 申请人:上海雅洁厨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拉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总成、以及安装在框架总成上的前板、后板、侧板和底板;所述框架总成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且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连接的第一侧梁、第二侧梁、以及四个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端的柱形构件组成;所述柱形构件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上方,所述前板、后板、侧板、底板均设置于两两相邻的柱形构件之间;所述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滑轨相配合的滑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雅洁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