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4564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28
本技术公开一种扰流装置,其中,所述扰流装置包括内层网管结构和外层网管结构;所述内层网管结构包括内层网、第一钢套及第二钢套,所述内层网具有沿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所述内层网的近端通过所述第一钢套收拢固定,所述内层网的远端通过所述第二钢套收拢固定;所述外层网管结构套设在所述内层网管结构外,并与所述内层网管结构连接;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近端采用无封头结构。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层网管结构和外层网管结构可以通过网格密度提供良好的“血流导向”效果,血流导向动脉瘤外的两边,无需设置支架辅助阻流,降低了血流对瘤体血管壁的冲击,从而降低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扰流装置


技术介绍

1、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美国约有900万患者,占总人口的3%。每年都会又3万人出现大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40%的病例都是致命的。在中国,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高达9%,是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及高压性脑出血的脑血管疾病。

2、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颅夹闭,传统的动脉瘤夹闭方法可以根治,但是开颅手术的风险非常大,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恢复周期长;另一种是介入治疗,通过瘤体栓塞或者血流导向的治疗,减少血流对流体血管壁的冲击,降低破裂的风险。随着近年来神经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介入治疗已经逐渐替代传统的外科手术,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目前,弹簧圈和血流导向装置已经成为治疗动脉瘤的两种典型器械。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是现在临床应用最广的动脉瘤治疗手段,成功率非常高。但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是仍存在一定的缺陷:1、手术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网管结构与所述外层网管结构之间形成有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网管结构具有沿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近端形成的轮廓形状为半球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远端通过所述第二钢套与所述内层网的远端收拢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近端形成有围成一圈的多个折角,且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近端采用缝合线依次穿过每一所述折角形成一圈后打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网管结构与所述外层网管结构之间形成有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网管结构具有沿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近端形成的轮廓形状为半球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远端通过所述第二钢套与所述内层网的远端收拢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近端形成有围成一圈的多个折角,且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近端采用缝合线依次穿过每一所述折角形成一圈后打结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扰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峰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