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美英专利>正文

一种气流降噪装置及按摩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456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2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流降噪装置及按摩设备,气流降噪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主体上设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所述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多个阻流板。本气流降噪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气流通道中阻流板的存在可以阻碍气体的流动,从而有效降低气体的流速,进而改善气囊充气/放气时的气流噪音。本气流降噪装置无需对气囊本身进行改造,不会额外增加气囊的制造工艺,利于控制气囊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按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气流降噪装置及按摩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具有气囊的按摩设备层出不穷,例如按摩枕头、按摩椅、按摩眼罩、按摩u形枕等等。这些按摩设备普遍需要通过气囊的充放气来实现按摩功能。

2、然而,现有技术中,气囊的充放气过程往往伴随着气流噪音的产生,这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申请号为202220944611.1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按摩气囊,该按摩气囊通过在气囊内部增加内阻海绵来改善充气气流噪音,虽然其实现了气流降噪,但是同时也增大了气囊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气流降噪装置以及具有该气流降噪装置的按摩设备,该气流降噪装置无需对气囊进行改造。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流降噪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主体上设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所述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多个阻流板。

3、进一步地,所述阻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所述阻流板与所述侧壁的连接处形成气体滞留区。

4、进一步地,所述气流通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连接有所述阻流板。

5、进一步地,所述阻流板为平板或弧形板。

6、进一步地,所述气流通道具有若干个弯曲部。

7、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壳体与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连接形成所述气流通道,所述壳体和/或所述盖体上设有所述阻流板。

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结构配合的配合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柱或定位孔。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按摩设备,包括气囊和上述气流降噪装置,所述气囊连接所述气流降噪装置。

10、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具有充气口,所述气体出口连接所述充气口。

11、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具有排气口,所述气体入口连接所述排气口。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气流降噪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气流通道中阻流板的存在可以阻碍气体的流动,从而有效降低气体的流速,进而改善气囊充气/放气时的气流噪音。本气流降噪装置无需对气囊本身进行改造,不会额外增加气囊的制造工艺,利于控制气囊的制造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主体上设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所述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多个阻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所述阻流板与所述侧壁的连接处形成气体滞留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连接有所述阻流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板为平板或弧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具有若干个弯曲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壳体与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连接形成所述气流通道,所述壳体和/或所述盖体上设有所述阻流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结构配合的配合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柱或定位孔。

>8.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和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流降噪装置,所述气囊连接所述气流降噪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具有充气口,所述气体出口连接所述充气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具有排气口,所述气体入口连接所述排气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主体上设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所述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多个阻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所述阻流板与所述侧壁的连接处形成气体滞留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连接有所述阻流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板为平板或弧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具有若干个弯曲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美英
申请(专利权)人:李美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