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前罩锁的调节结构及前罩锁、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汽车造型及品质控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为了实现造型的完整性,不少汽车采用较大的前罩,尺寸增大对间隙段差等品质控制的要求更高,使用两个前罩锁的技术方案越来越受到青睐,双锁的控制相对于单锁要求也更高,需要实现双锁的同步开启。
2、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行程拉索分线盒,它包括:壳体,与壳体铰接在一起的上盖,固定在壳体端部的拉索,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中子盒,所述的拉索内设有钢丝绳,钢丝绳的端部设有连接部,所述的钢丝绳相对拉索移动,该分线盒可以对拉索的长度能够实时调整,操作灵活。
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拉锁被反复的拉扯或者拉锁本身存在长度的差异,会存在两个拉锁的长度不一致的情况,而上述的分线盒不能够对前罩锁的双锁分别对应的拉索进行单独的行程调节,进而导致在对双锁进行开启与关闭时,导致不能够双锁进行同步开启与关闭,不便于前罩锁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罩锁的调节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100)适于连接前罩锁的主拉锁(200)和两个副拉索(300),所述调节结构(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锁的调节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还包括转动连接件(203),在所述调节件(201)和所述调节配合件(202)上分别开设第一安装部(2011)和第二安装部(2021),所述第一安装部(2011)具有两端呈开口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安装部(2021)具有至少一端呈开口的第二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罩锁的调节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在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罩锁的调节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100)适于连接前罩锁的主拉锁(200)和两个副拉索(300),所述调节结构(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锁的调节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还包括转动连接件(203),在所述调节件(201)和所述调节配合件(202)上分别开设第一安装部(2011)和第二安装部(2021),所述第一安装部(2011)具有两端呈开口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安装部(2021)具有至少一端呈开口的第二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罩锁的调节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件(201)的第一端开设副拉索卡槽(2013),所述副拉索卡槽(2013)与所述副拉索(300)的端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副拉索(300)的端部插入到所述副拉索卡槽(2013)内,在所述调节件(201)相对所述调节配合件(202)转动运动的过程中,其中一所述副拉索卡槽(2013)内的端部相对所述转动连接件(203)的垂直距离减小,另一所述副拉索卡槽(2013)内的端部相对所述转动连接件(203)的垂直距离增加,以调整两个所述副拉索(300)相对所述转动连接件(203)的垂直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罩锁的调节结构(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副拉索卡槽(2013)与所述转动连接件(203)之间的连线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前罩锁的调节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01)的第一端呈弧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前罩锁的调节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件(201)上朝向所述调节配合件(202)的面上设置导向部(2012),对应在所述调节配合件(202)上开设导向配合部(2022),在所述调节件(201)相对所述调节配合件(202)转动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导向部(2012)适于沿所述导向配合部(2022)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罩锁的调节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2012)为成型在所述调节件(201)上的导向柱,所述导向配合部(2022)为开设在所述调节配合件(202)上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柱的一端适于伸入到所述导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罩锁的调节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导向槽的弧度与所述调节件(201)的弧形设置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罩锁的调节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01)的第二端的侧面呈圆弧形面设置,所述锁止件(301)成型在所述圆弧形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罩锁的调节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301)为若干个齿结构,在所述第一端的侧面上设置若干个依次排列设置的齿,相邻的两个所述齿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锁止配合件(302)的端部适于伸入或者退出所述间隔,以使所述锁止配合件(302)相对所述锁止件(301)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罩锁的调节结构(100),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杨茂军,胡锐,何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