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308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组件,包括可伸缩形变的驱动基板和设置于驱动基板上的驱动电路,驱动基板交替设置有刚性区和柔性区,驱动电路的末端交替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发光单元组件,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均设置于刚性区,且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一驱动电极连接,第二发光单元与第二驱动电极相对设置;以及弹性支撑组件,第二发光单元在弹性支撑组件作用下,能够与第二驱动电极连接或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显示屏处于拉伸状态和收缩状态的时候,像素密度保持一致,确保了显示面板拉伸前后画面显示的细腻度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更新,显示面板的显示形态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可拉伸、可弯曲、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已陆续问世。micro-led作为一种自发光显示技术,不需要背光源且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多种场景。其中,可拉伸的柔性显示就是一大应用方向,该技术将大大提高显示屏的可弯性以及便携性。可拉伸显示面板凭借着可随意弯曲、折叠、拉伸等特点可应用于不同的环境中,从而可扩展显示装置的应用范围。

2、但是现有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在进行拉伸和弯曲时其显示效果较差,这是由于显示屏在拉伸的过程中,像素与像素之间的距离同步被拉伸,从而会导致拉伸前后像素密度不同,即像素密度同步在减小,影响显示屏显示画面的细腻度。因此,如何改善显示面板拉伸前后像素密度的变化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显示面板存在拉伸前后因显示像素密度不同而影响显示画面细腻度的问题。

2、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弹性支撑体和弹性压覆体,所述弹性支撑体设置于驱动基板表面并位于第二驱动电极四周,所述弹性支撑体至少支持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伸缩;所述弹性压覆体覆盖于弹性支撑体背离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弹性压覆体的端部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连接于所述弹性压覆体朝向驱动基板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体在自然状态下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第二驱动电极的高度之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弹性支撑体和弹性压覆体,所述弹性支撑体设置于驱动基板表面并位于第二驱动电极四周,所述弹性支撑体至少支持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伸缩;所述弹性压覆体覆盖于弹性支撑体背离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弹性压覆体的端部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连接于所述弹性压覆体朝向驱动基板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体在自然状态下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第二驱动电极的高度之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覆体在驱动基板组件处于收缩状态时拱起,所述弹性压覆体在驱动基板组件处于拉伸状态时伸展。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还包括刚性支撑体,所述刚性支撑体设置于所述弹性支撑体和弹性压覆体之间,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连接于所述刚性支撑体朝向驱动基板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刚性支撑体与弹性支撑体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飞刘政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