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道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3030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18
本技术涉及道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道闸,包括机箱和门排,所述机箱一侧设置有所述门排,所述门排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和支撑杆,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均均为铰接连接,所述下横梁的底端通过缓冲装置设置有缓冲块,可对行人或者车辆进行缓冲防护,当下横梁在高处进行下坠,冲击力较大时,缓冲块接触到被接触物体的同时带动阻尼杆上移,并使第一缓冲弹簧受到挤压,利用第一缓冲弹簧的回弹作用力和支撑筒内腔的阻尼力来对冲击力起到一定缓冲的作用,减少对人体的伤害程度,第一缓冲弹簧配合支撑筒构成稳定的阻尼件,该阻尼件足以保证下横梁在正常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闸,具体为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道闸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道闸又称挡车器,是专门用于道路上限制机动车行驶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现广泛应用于公路收费站、停车场系统管理车辆通道,用于管理车辆的出入。

2、一般道闸防砸车是通过地感,当车辆检测器检测到地感触发信号就会控制闸杆一直升起并保持竖直状态,只要地感信号消失时才会落杆。这种防砸技术关键在于地感线圈的稳定性,如果地感受到干扰,就有可能会失灵,而且地感只能检测车辆,不具备防砸人的功能,且现有的其他砸车的方法也多数是从防止道闸下落考虑,不具备充足的防护功能,意外砸落时还是会砸伤车辆或者行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道闸。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道闸,包括机箱和门排,所述机箱一侧设置有所述门排,所述门排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和支撑杆,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均为铰接连接,所述下横梁的底端通过缓冲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道闸,包括机箱(1)和门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一侧设置有所述门排,所述门排包括上横梁(2)、下横梁(3)和支撑杆(4),所述上横梁(2)和所述下横梁(3)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与所述上横梁(2)和所述下横梁(3)均为铰接连接,所述下横梁(3)的底端通过缓冲装置设置有缓冲块(5),所述缓冲块(5)的顶端设置有带有上开口的空腔(6),所述缓冲块(5)靠近所述机箱(1)的一侧贯通所述空腔(6),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支撑筒(7)、阻尼杆(8)和第一缓冲弹簧(9),所述下横梁(3)的底端设置有所述支撑筒(7),所述支撑筒(7)内滑动设置有所述阻尼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道闸,包括机箱(1)和门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一侧设置有所述门排,所述门排包括上横梁(2)、下横梁(3)和支撑杆(4),所述上横梁(2)和所述下横梁(3)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与所述上横梁(2)和所述下横梁(3)均为铰接连接,所述下横梁(3)的底端通过缓冲装置设置有缓冲块(5),所述缓冲块(5)的顶端设置有带有上开口的空腔(6),所述缓冲块(5)靠近所述机箱(1)的一侧贯通所述空腔(6),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支撑筒(7)、阻尼杆(8)和第一缓冲弹簧(9),所述下横梁(3)的底端设置有所述支撑筒(7),所述支撑筒(7)内滑动设置有所述阻尼杆(8),所述支撑筒(7)和所述阻尼杆(8)的外壁设置有所述第一缓冲弹簧(9),所述第一缓冲弹簧(9)的一端与所述下横梁(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弹簧(9)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块(5)内所述空腔(6)的底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砸伤行人的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3)与所述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浩博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