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鱼活鱼运输装置和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30 阅读:5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豚鱼活鱼运输装置和制作方法。该装置包括有圆管和圆管两端外面分别活动套接的封罩结构,且封罩结构经由圆环和中空圆台固结而成。上述圆管上还布设有多个圆孔,并在部分圆孔内布设有多个磁体。上述封罩结构的中空圆台侧面也设置有多个开孔。制作方法:首先取一根圆管,在圆管上钻多个圆孔,并在部分圆孔内布设多个磁体;然后,取内径略大于圆管的圆环和中空圆台,在中空圆台侧面钻多个开孔;最后,将圆环和中空圆台固定制成封罩结构而可套接在圆管两端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能避免其相互残杀,保持其体形完整,运输后便于卸鱼和准确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鱼运输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河豚鱼活鱼运输装置和制作方法,适用于鲀形目所有种类,包括野生和养殖的河豚鱼。
技术介绍
目前,活鱼运输的方式主要有空运、车运和船运。空运适合远距离运输各贵鱼类;车运是最普遍的运输方式,适合近距离运输;船运适合远距离运输。车运或船运主要采用活水车或活水舱的方式。运输工具主要有桶、袋、箱、罐。桶包括塑料桶、帆布桶。袋包括塑料袋、橡胶袋、尼龙袋。箱,简单的有泡沫塑料箱。也有采用活鱼柜进行运输的。河豚鱼活鱼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基本沿用活鱼运输的方式和工具。运输方式较近距离以车运为主,较远距离则采用船运和空运。车运或船运主要采用活水车或活水舱的方式。运输工具有桶,主要采用普通塑料桶和帆布桶;活鱼柜;泡沫塑料箱;适合车船运输用。充氧袋,适合空运和较远距离的车运用。 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于,常用的运输工具如桶、袋、箱,只适合运输普通鱼类,改进后的装置也一样。如果用来运输河豚鱼,会造成其相互残杀,鱼体受伤后体形不完整,品质会降低;还会使其在水体中分布不均而不能充分利用水体;运输后不利于放水,卸鱼不方便。另外,河豚鱼活鱼用桶装运时可能跳出桶外而死亡;利用袋装运时,袋会被河豚鱼的皮刺刺破,会与箱体或船体接触造成破损,导致鱼死亡。袋稍有破损即需要修补或报废,增加了运输成本。 出现以上问题和不足的原因在于,河豚鱼有其独特的身体、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河豚鱼体表无鳞而有皮肤、皮刺和牙齿,成体河豚鱼有相互残杀、胀腹和呕吐的习性。运输时,河豚鱼的密度突然增大;运输前,为了减少其排泄和分泌、防止其呕吐、污染运输水体,需控食3天并进行拉网锻炼;运输过程中,河豚鱼会感到饥饿,水质不稳定或不均匀等因素都会使之不安;不同大小的河豚鱼混装在一起;也会造成其相互残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河豚鱼活鱼运输装置和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装置包括有圆管和圆管两端外面分别活动套接的封罩结构,且封罩结构经由圆环和中空圆台固结而成;考虑到封罩结构要经常与圆管套接和拆卸、并防止河豚鱼活鱼逃逸,该封罩结构经由圆环和中空圆台固结而成;考虑到加工方便,可直接用PPV把圆环和中空圆台一次注塑成封罩结构。 另外,运输过程中,河豚鱼活鱼需要进行水体和气体交换,运输后要便于排水,在圆管上布设有多个圆孔。在封罩结构的中空圆台侧面也设置有多个开孔。 考虑到磁场效应对生物的影响,在圆管的部分圆孔内布设有多个磁体。 本专利技术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首先取1根圆管,在圆管上钻多个圆孔;并且在圆管部分圆孔内固定多个磁体;然后,取内径略大于圆管外径的圆环和中空圆台,并且在中空圆台侧面钻多个开孔;最后,将圆环和中空圆台固定成封罩结构,把封罩结构套在圆管两端。 本专利技术是根据河豚鱼的身体、生理特点、生活习性和磁场效应对生物的影响设计制成的。显然,利用本专利技术运输时,可以完全避免河豚鱼活鱼由于环境条件改变、密度增大、控食后体内食物不足而出现的相互残杀现象。运输前无须剪除河豚鱼下颚齿,降低了劳动强度,运输后的活鱼体形完整。装置规格统一可整齐排列在运输容器中,维持活鱼一定的生存空间,保持合理的密度。上述圆管的圆孔和封罩结构的开孔都有利于活鱼进行水体和气体交换,有利于卸鱼时充分排水,使卸鱼变得更加轻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圆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管 2、圆孔 3、磁体 4、封罩结构 5、圆环 6、中空圆台7、开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有圆管1和圆管1两端外面分别活动套接的封罩结构4,且该封罩结构4经由圆环5和中空圆台6固结而成。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圆管1上布设有多个圆孔2,且在上述圆管1的部分圆孔2内布设有多个磁体3。封罩结构4的中空圆台6侧面设置有多个开孔7。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仅是一种举例,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根据河豚鱼的大小,制成相应的规格。通常大规格装置装鱼1尾;小规格装置尾对尾装鱼2尾。 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大规格河豚鱼活鱼运输装置。 大规格河豚鱼活鱼通常体重为1~5kg,体长为15~40cm,体高为3~15cm。据此,取长为40~50cm,内径为7.6~10cm的圆管,圆环和中空圆台下底面内径略大于圆管外径的封罩结构制成大规格装置,用来装大规格河豚鱼活鱼1尾。 长45cm,内径7.7cm,管壁厚0.4cm的圆管1上布设48个圆孔2。在其中20个圆孔2内布设20个磁体3。封罩结构4包括一个可与圆管1活动套接的长6.2cm,内径8.2cm,壁厚0.4cm的圆环5和下底面内径8.2cm,上底面内径3.3cm,高8.2cm,壁厚0.4cm的中空圆台6。封罩结构的中空圆台6侧面设置了8个等腰梯形开孔7。 制作时,首先取1根长45cm,内径7.7cm,壁厚0.4cm的圆管,在圆管上钻48个圆孔;并在其中20个圆孔内嵌入20个磁体;然后,取长6.2cm,内径8.2cm,壁厚0.4cm的圆环;再取下底面内径8.2cm,上底面内径3.3cm,高8.2cm,壁厚0.4cm的中空圆台,在中空圆台侧面钻8个等腰梯形开孔;最后,将圆环和中空圆台底面固定。 装运前,圆管和封罩结构各自独立,装运时,只要将1尾3kg重的河豚鱼如假睛东方鲀捞出,装入圆管内,将两个封罩结构套在圆管的两端。并整齐放入加了水的1立方米的水箱内即可运输。 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小规格河豚鱼活鱼运输装置。 小规格河豚鱼活鱼通常体重为0.25~1kg,体长为10~20cm,体高为2~5cm。据此,取长为40~50cm,内径为5~7cm的圆管,圆环和中空圆台下底面内径略大于圆管外径的封罩结构制成小规格装置,用来尾对尾装2尾小规格河豚鱼活鱼。 长45cm,内径5.3cm,壁厚0.3cm的圆管1上布设36个圆孔2。并在其中16个圆孔2内布设16个磁体3。封罩结构4包括一个可与圆管1活动套接的长4.8cm,内径5.7cm,壁厚0.3cm的圆环5和下底面内径5.7cm,上底面内径2.6cm,高4.9cm,壁厚0.3cm的中空圆台6。封罩结构中空圆台6侧面设置了16个等腰梯形开孔7。 制作时,首先取1根长45cm,内径5.3cm,壁厚0.3cm的圆管,在圆管上钻36个圆孔;接着,在其中16个圆孔内嵌入16个磁体;然后,取长4.8cm,内径5.7cm,壁厚0.3cm的圆环;再取下底面内径5.7cm,上底面内径2.6cm,高4.9cm,壁厚0.3cm的中空圆台,在中空圆台侧面钻16个等腰梯形开孔;最后,将圆环和中空圆台底面粘牢。 装运前,圆管和封罩结构各自独立,装运时,只要将2尾0.75kg重的河豚鱼如红鳍东方鲀捞出尾对尾装入圆管内,将两个封罩结构套在圆管的两端。并整齐放入加了水的1立方米的运输水箱内即可运输。 上述的圆管可采用中空PPV管制作,封罩结构的圆环可由中空PPV管制作而成,中空圆台结构可由中空PPV圆台切去底面后制成,再用胶粘好圆环和中空圆台;封罩结构也可用PPV一次注塑而成。 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能缓解河豚鱼活鱼运输过程中的不安,避免其相互残杀,保持其体形完整,运输后便于卸鱼和准确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豚鱼活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圆管(1)和圆管(1)两端外面分别活动套接的封罩结构(4),且该封罩结构(4)经由圆环(5)和中空圆台(6)固结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豚鱼活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圆管(1)和圆管(1)两端外面分别活动套接的封罩结构(4),且该封罩结构(4)经由圆环(5)和中空圆台(6)固结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豚鱼活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圆管(1)上布设有多个圆孔(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豚鱼活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圆管(1)的部分圆孔(2)内布设有多个磁体(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豚鱼活鱼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封罩结构(4)的中空圆台(6)侧面设置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庆礼邓志科刘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